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2014.06.13-跑馬古道

跑馬古道修於清朝光緒年間,為先民聯絡台北的要道之一。先民利用古道搬運木材,在路上置圓木枕,上托木馬搬運,有「木馬路」之稱。
二次大戰期間,常可見日本軍官兵騎馬巡邏,居民又稱之為「陸軍路」、「跑馬路」。路線經礁溪猴洞坑溪谷,翻越分水嶺經坪林連接台北新店。北宜公路修築通車後,古道人行漸少,逐漸荒蕪。
跑馬古道可以從五峰旗牌樓往上攀爬,也可從北宜公路石牌縣界公園旁緩步下山,沿途可遠眺蘭陽平原風光、龜山島、途經小山神廟、猴洞坑溪上游、跑馬古道勒石、竹蔭道等,景觀多變。
645天空雲層密實,只要不下雨,是個登山健走的好天氣。將車子停在南出入口附近,選擇只走來回10km的路。(老爺子說在我出國期間走過一次花2.5小時。嗯!很正常的速度,手上沒相機,腿又長。可我預估得加倍,生態的影響是主因,身體狀況是次因,能完成就是重點了。)
木頭爺爺的洛克馬 ↓
木馬與木馬道:
木馬是用堅硬如赤皮等材種構造的,類似孩童的木馬搖椅,是一種簡單又實用的運木工具,一次可以載2000-3000kg的木頭。從前礁溪鄉的居民上山開墾或撿柴時,會利用圓木鋪設成軌道狀的木馬道來搬運木材,木馬道上的圓木會抹上烏油以減少摩擦阻力,如此就可以比較輕鬆的將木材運送下山囉!

野牡丹這是路上最耀眼的花朵 


 724走到這裡,有著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觀景台被黃色警戒線團團包圍,只好繼續向前行。

 730走了2公里(45分鐘),看到了山神廟。在麻竹坑溪口旁的樹蔭下,一座用大石片砌成的山神廟。國人向來敬重天地,過去在山林討生活或往來山路行走者,總要祭祀山神,以保旅途平安,石洞內的許多小時片象徵山神,據說原先僅置有一片,後來行旅者再放置的,只能擺在先放者的旁邊。看來,現在應該是由虔誠的山友每天奉香吧!(山神廟讓我想起了蒙古族人的敖包)
夏日歌手之一是翠綠的草蟬,成蟲喜愛在草叢開求偶派對,把情歌聲聲唱。這隻蜇伏在葉片上的是在沉思、在養精蓄銳呢?抑或是在傷神?
只有放慢腳步的人才能與可愛的小昆蟲打招呼,細看牠們的美,也因為要留下這些身影,被絆住了腳,所以當然走不快囉!





能見度差,群山遠處的蘭陽平原是灰濛一片,隱約可見。也許在晴朗的午後,西邊的陽光照射下會是一番令人流連的不同景觀。眼下唯有路邊的這一片蟛蜞菊燦爛如小太陽。

 754路已走了一半,2.5km是猴洞坑溪跑馬古道勒石處,一片流水淺灘與巨石,是古道中點,也是最令人心曠神怡之地。

猴洞坑溪是由山谷溪流聚集而成,此處林木茂密。據說早期曾經有猿猴成群棲息於此,現在猴群移居他處,只留下「猴洞坑溪」這個特別的名字。

早期它的水源豐沛,水流湍急,因此設有兩條鋼索以便過溪,後來水源逐漸乾涸,才露出溪谷河床供人行走。




 過了猴洞坑溪後就是幾百公尺的竹蔭道



805走了3000m,位置剛好是一家土雞城,一排正在裝修的白色貨櫃屋是原「上新花園」老闆的,結束上新花園的營業後準備在此另起爐灶,重新出發,跟老闆閒聊了一陣,他說,已經習慣山居歲月,再搬還是在山裡打轉



過了土雞城後是一段柏油路,在此已經可以見到北宜公路的片段。

829已經走了超過4000m,左邊的岔路是通往圓通寺與陸軍營地,約莫前進百米就是最後的800公尺階梯了。


833拾級而上

烏毛蕨,最愛陽光的它,葉子大大的很好辨認,嫩葉成紅褐色,每個羽片末梢都捲曲成小問號,就像凡事都好奇的小孩;只要有陽光的盡情揮灑,它便會欣欣向榮。



進入階梯後,迎接我們的是夏日歌手,台灣正港的大聲公─台灣熊蟬,只要一兩隻唱出那響徹雲霄的「夏、夏」聲,就有震耳欲聾的感覺。
成蟲的日子非常的短暫,在短短幾周燦爛的時光中,必須從早到晚唱著唯一的單曲,完成求偶、交配以及繁衍下一代的重大責任,也是相當忙碌的。
交配後的雌蟬會在植物的枯枝上產卵,孵化後的小若蟲掉落地面後,便鑽進地底生活,吸食樹根汁液,再慢慢蛻皮成長,直到羽化前一天夜晚才鑽出地面羽化為成蟲,蟬一生大半時間多在充滿危機的地底下度過,在陰暗潮濕的土壤中,必須辛苦的躲過蟬菌、螞蟻、食蟲性動物等天敵的威脅。




預測颱風的棕葉狗尾草,莖葉能治關節炎。據說它葉片橫向的皺褶數目,代表當年的颱風次數,雖與深入的觀察有落差,但在早年科技不發達時,也許是預知颱風腳步的方法之一,故又稱「颱風草」。
「亢懷今古」四字,這塊石碑原是日據時期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於北宜公路全線開通後翌年(1900)所立的,銘文紀念開路先鋒的辛勞。
903完成了從南出入口到北出入口的5km,竟然花了2小時20分鐘(正常腳程的來回)。赫然發現,這地方好熟悉,原來是北宜公路56.5km這個古稱金面大觀的景點,在國道5號北宜高速公路未啟用前,是遊客或我們宜蘭人回家,進入61km開始8個迴頭彎(918)之前剛好有一個大轉彎,沿著道路南側形成帶狀腹地,海拔538公尺,位於宜蘭縣與新北市的交界,北宜公路的越嶺點上的休憩站─金面山。上洗手間,買個茶葉蛋,舒緩疲倦伸展一下肢體,並俯瞰蘭陽平原從頭城烏石港到北方澳鼻風光,那房舍成畦,稻穗浪滾;鳥瞰太平洋,碧波萬頃,龜山島鎮守的絕佳處,素有「蘭陽八景」之美譽。





這裡曾經車水馬龍,攤商雲集,自從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北宜公路的使用率急遽銳減,攤販收攤,商店遷移,石牌縣界公園頓時失去光環,被打入冷宮!今日望去,除了洗手間依舊,只有一部流動小貨車依然賣著茶葉蛋與蜜餞,地貌變了,一個原本熟悉再不過的地方突然顯得分外陌生,唯一慶幸的是還給了大自然較原始的風貌。
宜蘭縣政府於2007年起,重新整建石牌縣界公園。規劃後的石牌縣界公園設有停車場、扶輪亭、縣界碑、金面大觀、綠化步道、觀景台、北宜公路殉職先靈紀念碑、土地公廟、無形將軍府……等,自然呈現石牌的特殊景觀,並可讓過往旅客中途休憩及欣賞蘭陽美景。

造型獨特的金面棧台
位置更高,視野更加遼闊的「北宜公路金面棧台」,圍繞著水塔和機槍掩體打造,由耐候性鋼材和兩萬多塊鐵片、木塊拼接構成,形狀似芒草群中堅韌佇立的筆筒樹為概念,透過單元化和準確的3D模擬組裝,一同接受長年東北季風的考驗。共有三層觀景平台,讓遊客可朝不同方向欣賞蘭陽平原的美景。



好迷人的木塊

長條木塊的椅子
金面棧台,我左拍右拍,還是很難表現出它所散發出的獨特美感,我想遊客到了縣界公園,也應該會為它的特殊造型而驚豔,駐足賞景拍照。所以它必然成為北宜公路上一顆閃亮的新星。而山中的霧氣定時報到,在此可感受那份美好時光交纏著歷史曲折。


945折返回南出入口礁溪段,下坡路比較不費時費力,可以更悠閒。10:12在柏油路上遇到一隻覓食的小松鼠,被牠可愛的模樣給自動佯裝木頭人好幾分鐘。




這些具有保護色的昆蟲,來去匆匆的行人是永遠看不到的。↓
芒萁,屬於地盤高手的它,不挑剔的隨和個性,很輕易的就攻占所有向陽處及迎風面,主因是它在每個枝軸的分叉點都有一個休眠芽,待春暖時節便會肆無忌憚的萌發。( 可用它強韌的葉柄編織成日常用品,據說既實用又美觀呢!)


不知哪位山友打造的椅子,坐上去有被磁體吸住,不想離開的強烈感,實在是太符合人體工學了,舒適度100%,也是山林中的巧思裝置藝術。

1140真是個幸運的時間點,碰到美麗的路霸。兩隻琉璃紋鳳蝶在小石子的積水路上喝水擋路,讓我有機會拍幾張稍微清晰的畫面。

「跑馬古道」在文獻上稱為「淡蘭便道」,是先民進出淡水廳與礁溪,進行貨物交易,運輸民生物資的重要聯外交道,為淡蘭古道支線之一。從石牌到礁溪的五峰路,全長約6.7公里。你可以如我一般,花5小時無負擔、沒有壓力的完成來回,優哉游哉地盡享懷古、生態之旅,留下一段美麗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