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白鷺家族2014版

應該所有人都看過牠滑翔天際落腳水田的模樣。這也是我至今依然愛看的畫面!
牠就是不分老少都會唱的台灣童謠「白鷺鷥」(台語):「白鷺鷥,車畚箕,車到溪仔邊,跌一跤,撿到兩仙(分)錢,一仙(分)買來吃,一仙(分)撿來好過年。」充分訴說了小白鷺所代表庶民文化中的親切鄉土味,感覺上小白鷺就像陪著所有人一起長大的「家禽」(而不是『飛鳥』)。
牠就是「農村曲」畫面中那個永恆不變的主角,飛翔在鄉野與童年間,活動於水澤、湖泊附近,帶著粗嘎的叫聲,跟人類的棲息地相依的小白鷺。
在鷺科鳥類品種中小白鷺算是好辨識的,那就是:黑色的嘴喙、黑色腳脛,腳趾、腳掌為獨特的黃色(不在汙泥中的時候)

在春夏繁殖季到來時,頭部的後方有23根長長的裝飾羽。胸部、背部也會長出優雅的蓑羽(幾根又長又細、流蘇般的羽毛),這到秋季孵蛋、育雛後飾羽會自然脫落。因此,到冬季時的小白鷺會變得乾癟嬌小。(這時最豐美)








警覺性高的鷺鷥,唯有在耕耘機犁田時,在專心地覓食時,才會卸下心防,無視於人類的存在。





最愛看這種飛翔的畫面,尤其遠景是朦朧的遠山,具有色調單純的美感。






欣賞一場小白鷺不收門票的公演。
  
  
乾涸的湖底,僅剩一兩條涓涓細流,這也成了鷺科鳥類的樂園。













  
晨間在水塘裡覓食的鷺鷥,呈現出一幅清新充滿生命力的畫面。
這是一幅獨立個性美的寫照,獨自凝望;獨自滑行於水面與飛翔










這隻在颱風天,突然降落在天井避風雨的鷺鷥,惶恐中有著堅強毅力的一面。









對面陳先生的田裡,在晨曦中也常有鷺鷥與小水鴨混雜著,金色陽光使得白色羽毛也換了色彩。
















隔壁黃伯伯的田,終年放水,也始終有零散的幾隻鷺鷥盤據其間,晨昏都有美景呈現,無奈因為只有類單相機,愛拍卻無法表達出牠們羽毛的色澤與根根分明的美。模糊的影像是我類的代表作。
屋後小河過去約200米之遠的一大片樹林,每到倦鳥歸巢時刻,一群群鷺鷥會掠過頭頂上空,往那兒晚點名去,只要站在二樓望去,密密麻麻的白點點綴在綠色枝椏上,煞是好看,無奈,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短暫的光線,等我繞到那兒已天黑,而且男人們恫嚇我在高高的草叢裡有我最怕的蛇,使得幾年來還不敢採取親近的行動。










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旱田、沼澤、草原及牧場地帶。以昆蟲為主食的黃頭鷺(牛背鷺),嘴是橙黃色,腳、趾黑褐色。繁殖羽:頭、頸、背中央飾羽明顯橙黃色,其餘部分白色。非繁殖羽:全身白色,無飾羽;亦有頭部略帶黃色之個體。
早期的農業時期,常停棲於牛背上尋找小蟲子吃,故俗名為牛背鷺。喜歡群棲,所以在繁殖期會與小白鷺、夜鷺等集體築巢於竹林、相思樹及木麻黃等樹上。








某一天,在公園的石椅閒坐,忽然瞥見一隻小白鷺忽左忽右的來回移動著,蠢蠢欲動的心唆使著不安分的手跟拍,於是有了以下一組照片。↓







                                                                                                 

黑冠麻鷺,中等大小,站立時大約將近50公分高。棲習於林野間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擬態,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鳴叫。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