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天空一片橙紅,開啟美好的一天。
07:30從泓林大酒店發車 — 07:53抵達北片景區候車亭
08:11抵達水簾洞站
08:17水簾洞景區牌樓 ↓
遊走在巨石、綠蔭、茶園、陽光裡。
水簾洞景區以丹霞地貌峰巒岩體景觀為特色,主要景緻為「萬斛珠連垂赤壁」的水簾洞;「雄鷹展翅飛碧空」的鷹嘴岩;「石色赤紅,宛若天半朱霞」的丹霞嶂;還有青藤垂蔓花飄香,溪水潺潺、涼風習習的流香澗;「空中樓閣」古崖居遺構等等。
水簾洞是武夷山風景區最大的岩洞,原稱「唐曜洞天」。是水準岩層中較軟岩層受流水侵蝕凹陷而成,故不同於石灰岩溶洞,岩壁高寬各數十丈,上凸下凹,形成岩穴,洞內敞亮可容千人,依崖散建數座不施片瓦的廟宇。
洞頂有泉下落,形成高達 80 米的瀑布,水大如水管湧出洶湧澎湃,水小如白色玉帶隨風漂灑,古人讚「赤壁千尋晴疑雨,明珠萬顆畫垂簾」被譽為「山中最佳之景」。
岩頂有兩道終年不竭的流泉,微風吹動,化為水珠,儼若懸掛洞頂的兩幅珠簾,所以被改稱「水簾洞」。可惜連續2個月無雨,赤壁猶在,可惜水不來。
沿著石壁表面留有不同時期所鑿下的石刻,其中「活源」二字乃清光緒壬午年孟春,陛用總兵浙江象山協副將余宏亮所題寫,作者有感朱熹「觀書有感」一詩,「半廟方塘一鑒開,雲影天光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同此景,而提下此二字。諸如此類的感言刻於崖壁之上,成了現今水簾洞一大特色。
水簾洞內建有侍奉宋朝大儒劉子翬、朱熹、劉甫的「三賢祠」,祠內中堂題有「百世如見」匾額乃朱熹親題字跡,劉子翬塑像立於中,朱熹、劉甫塑像則分立兩旁。祠堂全以木質建造,歷經百年歲月,仍完整無缺,主要原因在於水簾洞地形天然的屏障,內凹的洞穴向陽,卻又能遮蔽風雨,讓三賢祠得以保存。
佇立於祠前,可眺望飛瀑瀉入山底水塘,時而濺起水花,猶如游龍戲水,因此池塘取名為「浴龍池」。水簾洞清幽的景致與飛瀑所帶來的水氣,讓登高賞景的遊人多分涼爽的愜意。↓
水簾洞的丹霞地貌峰巒岩體讓人印象深刻,俊哉!美哉!
繞了一小圈,回到原點後繼續往大紅袍茶園方向前進。
「空中樓閣」古崖居遺構
古崖居遺構是武夷山現存十數處崖居中保存最完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一處。遠望崖居遺構,離地數十米,鑲嵌於半崖岩穴,儼然空中樓閣,目前這裡還存有當年搭建家園時所用的天車架。
「雄鷹展翅飛碧空」的鷹嘴岩 ↑
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峰。
青藤垂蔓花飄香,溪水潺潺、涼風習習的流香澗。
慧苑寺,又名法華寺,有不經雕琢的禪意之境,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慧苑寺實屬典型的徽氏建築,禪是雲水深處的清音,是塵囂不擾的清靜,有返璞歸真的清澈,這典型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築已經殘破,不知能保存幾年。
峽谷裡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獨特的節理發育,峰脊高低起伏。
峽口矗立著一座渾圓的峰岩,像一顆龍珠居於九龍之間,勢如九龍戲珠,高遠眺望,維妙維俏。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勁松蒼翠,修竹扶陳,綠意蔥蔥。久負盛名的武夷茶王「大紅袍」就根植在峽谷的最深底部,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
僅存的4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挺拔精神、枝繁葉茂。已有340餘年的歷史的母株,是武夷岩茶中的狀元,故有「茶中之王」美譽。每年5/13—15,專人會架起雲梯上去採茶,產量少,烘焙後僅幾兩。(有一則傳言:當年尼克森訪中,毛澤東送他4兩、尼克森看了看,一臉疑惑。一旁的中國翻譯官意識到,說了:報告總統!我們已經給了您「半壁江山」。)
大紅袍名稱的說法紛紜,民間傳說是引人遐思,而自然呈現也許更貼切,那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帶紫紅色,在陽光下遠望紅似火,彷彿披著紅色的袍子而得此名。
這些熙來攘往的遊人,莫不是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茶棚裡喝茶、賞茶園的人也不少。
茶,我不懂。但,一味禪茶一味心,我曾聽過茶也有六道輪迴的說法,饒富禪意:「躺在土裡、長在木裡、死在鍋裡、遇到知音則活在水裡、涅槃在壺裡、最後留在心裡。」是否意味著,一杯好茶須懂它的人方為上品。
古代摩岩石刻的人文景觀。
滿目皆翠。茶樹是綠的,蜿蜒著,一波接著一波,層層疊疊;山是綠的,連綿起伏,瀰漫著濃濃的綠茵。這秀美茶園,送我們一程後才離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