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漫漫歷史長河裡,晉祠匯集了宋、金、元、明、清各代的建築,是一處集自然山水、古建園林、雕塑碑刻於一體的名勝區。遊走在這個被稱為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相當於穿越了千年的歷史。
水鏡臺東面懸掛著「三晉名泉」的橫匾,兩旁楹柱的對聯「水秀山明無墨無筆無圖畫;鳥語花笑有聲有色文章。」是康熙年間書法家劉炳森的隸書,字還看得懂,故能意會是在描繪晉祠勝境的美麗畫面。↓
「水鏡臺」建於明朝,在當時是個祭神演戲之台。↓
與多數遊客一樣,對於晉祠的綜合建築群設計是無概念的,只覺得既像廟觀的院落,又像皇室的宮苑,不同時期的建築,卻也拼湊的有章法,充分顯示古代建築美學的創作匠心。
原名「白鶴亭」,是一座造型別致的水亭,現在漸被書法家鄭林擷所題寫的「流碧榭」所取代。↓
「唐槐」:多數圍繞在水鏡台周邊,樹種為國槐。↓
「對越坊」:牌坊是我國古代建築中常見的一種形式,有功德坊、忠孝節義坊、科第坊等。晉祠的牌坊叫「對越」,屬於功德坊,建於明萬曆4年〈公元1576〉。「對」為報答,「越」為宣揚,意為報答宣揚祖先的高尚功德。
「聖母殿」:是古代建築中「殿周圍廊」,現存最早的一個實例。主像聖母就是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親。〈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兒─邑姜。〉↓
「周柏」:又稱「龍柏」或「齊年柏」,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樹高18m,向南傾斜45度。據載,在聖母殿兩側同年所植的兩棵柏樹,一棵形似俯瞰大地的蒼龍,故名「龍頭柏」,一棵像鳳尾翎毛披覆地面,故稱「鳳尾柏」。在道光年間鳳尾柏樹身長出毒瘤,因怕殃及龍柏,於是砍了鳳柏,之後,多情的龍柏就向鳳尾柏的方向慢慢倒了下來,且樹身還長出一個樹節,形似龍眼,每逢下雨時節,雨水就沿著這隻眼睛慢慢往下流,人們就說它是在傷心落淚呢!神奇的是在龍柏身旁竟長出一棵小柏樹,不但準確無誤地撐起了這棵3000年的老龍柏,而且還保住了晉祠的國寶建築聖母殿,而它也因此擁有「撐天柏」的名號,一段段佳話就此流傳民間…。↓
「唐叔虞祠」:是紀念晉國首任諸侯唐叔虞的祠堂。↓
祠中東西兩側陳列著14尊元代樂伎塑像,材質為上等木材雕刻,為一個完整的樂團。她們面部豐潤,神態各異,身材比例適中,姿態自然,表情動作變化有序,其中一人為指揮,打著拍子,彷彿正在奏樂中,有著「無聲勝有聲」的美妙感覺。↑↓
難老泉水:為晉沙丘主要源頭,位於聖母殿南側,它的水溫總是在18℃左右,清澈見底,終年流淌不息,與齊年古柏、宋侍女像,併稱「晉祠三絕」。↓
智伯渠↓
「留山湖」:是一座開挖於1984年的人工湖,形狀如葫蘆,因臨近留山園,故名留山湖。湖四周沿岸卵石鋪成的通道邊有湖石、樹木,花草點綴其間,遊走至此,宛若置身江南園林的感覺,只見舍利生生塔和四周樹蔭倒映湖中,覆蓋了半湖春水,俏麗柔媚萬千…。↓
「浮屠院」:即塔院,建於隋文帝開皇年間,宋代重修,乾隆16年〈1751〉重建,是一座樓閣式磚塔,塔高38m,八角七級,每級4門。
浮屠院裡的舍利生生塔↓
午後三點半,踏出城門,回眸歷史古蹟的剎那間,有著「南柯一夢」的虛無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