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揚州的第一天,從等出租車、問路、Check in起,就覺得這個城市兩千多年安逸的生活,讓城市的節奏有一種慢悠悠的情調,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浮現一種水鄉特有的溫潤感。
清代時,揚州曾有「園林甲天下」之譽,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質的古典園林,東關街上,也不乏揚州園林的身影。其中個園作為揚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園林,早已聲名遠播。而在東關街上,還有逸圃等(在東圈門有壺園、汪氏小院。),這些都堪稱是園林中的上品,只可惜都是過了參觀時間才遊走於此。揚州「雙東」歷史街區是東關街、東圈門歷史街區的簡稱,在地理位置上是兩條平行的街道(來的時候拖著行李就是從南邊的東圈門,經過汪氏小院,往北穿過馬家巷再往西進入東關街。)當時雖然體溫上升,也沒有悠閒之心,但長條板石路上遊人不多,倒是有那種穿越歷史的感覺。
以步行區來評價,個人以為東關街是一條保存與規畫得相當用心的商業旅遊區。它位於古城揚州的東北角,因為街道由西向東直抵東關城門,或者說直抵東關古渡,故名東關街。這條街以前不僅是歷史上古城揚州水陸交通要衝,而且是揚州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只介紹東關街景物是因為住宿旅店的位置,時間上僅能在咫尺之遠的東關街來來回回覓食或購物。)
4月10日的向晚時分,金色陽光照在東關街的石板路上,美的讓我看傻了眼。↓
在揚州的第一餐,選在旅店與東關街的交叉路口,主因是門口的招牌打的是「揚州炒飯」與「清蒸獅子頭」,而且一眼望進去,店裡也乾淨。
獅子頭與大煮干絲還不錯,滑嫩爽口。但寄予厚望的揚州炒飯,卻是吃一口後不想再繼續。久負盛名的「揚州炒飯」,經典的應該是白米飯,佐以火腿、叉燒、蝦仁、香菇、冬筍、青豆等原料下鍋爆炒而成,應該是粒粒皆分明且香味四溢。哪像我們所吃的,黏呼呼的,且淡而無味。粉碎了我們對它的印象,難怪范直嚷著還要找第二家證明。(晚餐210/6=35)
1830年開業的謝馥春香粉店有「中華首妝」之稱,在個園北門旁與東關街上各發現一家門市。另一家也揚州老字號的「戴春林」,開設於明崇禎年間。據載,清康熙皇帝南巡揚州時,太監們對戴春林的香粉十分青睞,特地將一批香粉「貢品」帶進宮中,被定為皇宮貢品以後的一百多年間,戴春林香粉一直是社會名流、臣商大賈的奢侈品。
雖然「戴春林「比「謝馥春」歷史久遠,曾在上海市赫赫有名,深受上流社會名媛鍾愛,但它現在的知名度卻遠不如「謝馥春」。目前新成立的「戴春林」已經重現東關街,它與「謝馥春」爭奇鬥妍,也讓老街更有韻味,讓更多人開始知道它的前世今生。這家店是此行購買最多絲巾的地方,因為它物美價廉。
中英韓三語的旅遊標示與巷牌,證明與韓國的友好關係,同時也相當排日,從某些店家的反應可觀微知巨。↓
反映老揚州氣息的銅鑄雕塑小品
由李長樂故居、逸圃、華氏園等名園組成改建打造的長樂客棧,看起來頗具規模。整個客棧為具有揚州特色的民居式精品文化主題酒店,占地約1.67公頃,擁有近百間客房,會議中心、餐飲、咖啡室等配套功能齊全,成為東關街乃至全揚州極具代表性的超五星級園林式酒店。(本想訂房於此,打消念頭的原因是房價與無多餘時間在客棧內休閒,也就不必浪費。)
第二天晚餐改在「粗茶淡飯」吃農家菜,座無虛席的一家店,點了一些熱炒外還點了特色小吃如:桂花藕粉圓、蜜汁錘藕、揚州炒飯…,(這家終於替楊州炒飯平反了)如果不論裝修與衛生環境,師傅的手藝還不差。(118/6=20,以步行街而言,揚州的物價不算高。)
旅店旁的的第一家飲品店,早上沒營業,外面的桌椅成為我門第二天早餐的場所。第二天下午從大明寺歸來後天空還是飄著些微雨,莫名的衝動下走進這家店,點了一杯梨子現打果汁,享受了片刻煙花三月的揚州悠閒時光。(老闆娘非常親切貌美)
這兩天經過花局里,總是見到「古戲台」在趕工整理,原以為是因應春季旅遊,這下解開謎底了,原來路口大氣球門上面所寫的「刁翠紅七十歲生日」就在戲棚下宴客也有表演啦!好隆重喔!我還好奇的請教了店家,她時誰?答案是:尋常百姓人家。(應該是有錢的老夫人)在公車上也看過某餐廳的跑馬燈出現「祝○○○小弟弟十歲生日快樂!」也許揚州人時興這個張揚式的慶生模式吧!(人家高興就好)
街道寬敞而乾淨的東關街,無論是原古宅或仿古建築,總體的呈現就是很一致性,算是一條具有一點藝術品味的街道,慢行,會讓人聞到一些古味,尋到一絲樂趣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