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到距離酒店10分鐘左右的惠山古鎮已經5點了,天色也漸漸暗沉,在廣場正中地標性建築照壁前拍照後,還晃悠晃悠的尋幽訪勝,看到街口豎立一塊石碑篆書「九峰翠嶂」橫額,那是邵寶八世族孫涵初所書,碑立於清咸豐六年。
後來發現不對勁,遊客已稀,店家一家家的開始打烊,趕緊解決晚餐為首要之急。
「肉骨燒」還在營業,廣告圖片看起來很Q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了店點了豬蹄、扇骨等,幾分鐘後就上桌了,套上手扒雞用的手套後,邊喊燙手邊啃了起來,口感確實很讚也有趣。
17:50轉戰「西施豆腐花」,老闆娘一家人非常客氣,我們點了她店裡牆壁上的招牌小吃「惠山油酥餅、豆腐花、大西北涼皮」,把食物擺出美美的圖形拍照後才開動,其中最好吃的是大西北涼皮,所以再點了一份。
當我們離開後,老闆也開始嵌門板,打烊了。
滿樹繁花是一種充滿活力的美;落英鋪地或落入池中,也美,是一種繁華之後與世無爭的淡然之美,反而意境更高。
老街有多家賣惠山泥人的店,惠山泥人使用惠山地區一米以下的黑泥為材料,泥質細膩柔,可塑性極佳。
按製作工藝、藝術形式和藝術風格可以分為兩類,即粗貨和細貨。粗貨又稱耍貨,使用模具成批生產,造型粗獷簡潔、色彩明快,多以喜慶吉祥題材為表現內容,如大阿福、蠶貓、老壽星、漁翁等;細貨即手捏戲文,主要取材於傳統的戲曲人物、神話傳說、民風民俗,郭沫若讚其「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屬泥人精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
惠山泥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耳熟能詳的大阿福。阿福取材於民間傳說,是一個被神化的健壯孩子的形象,象徵著鎮邪、降福、祈福平安之意。遠觀【錫山龍光塔】:關於龍光塔,有這麼一段歷史傳說:明朝正德初年,禮部大臣昆山人顧鼎臣,遊覽錫惠勝景後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無錫所以自南宋以來長期無狀元的原因,是龍頭上無角的緣故。」聽了這位大臣的話,人們信以為真,於是後人就在錫山頂上建了一座實心的石塔。此後幾十年仍沒有人中狀元,於是有人又提出「龍以角聽,塔中宜空」。因此又在萬歷二年(1574年),建成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並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龍光塔」,寓意龍光普照。龍光塔建造以來,屢次被毀。1924年重修時把塔改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頂鑄重1.5噸,高2.85米銅剎,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糾正傾斜,把牆面由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古塔更為挺拔端莊,英姿煥發。(在金色豪門酒店,只要拉開窗簾就可望見龍光塔。)
今天只能說到惠山古鎮踩點兼覓食而已,明天下午會有較充裕時間踏訪古鎮風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