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亞位於卡帕多奇亞高原的邊陲,因為土壤肥沃、又位居古絲路要道,11世紀突厥塞爾柱人攻佔土耳其後,旋即以孔亞為中心建立塞爾柱王國,是當時的文化政治經濟重心,直到13世紀蒙古人入侵。
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孔亞,宗教上更因伊斯蘭的蘇菲教派創始人梅芙拉納(Mevlana),於1228年由阿富汗移民至此並終老,對穆斯林來說,是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從停車場到博物館有一小段要走,會經過電聯車要走的輕軌。
博物館的外觀以其鋪滿綠色瓷磚,華麗尖塔而令人側目,成為孔亞的地標。
梅夫拉納的衣冠塚就在那顯眼的藍綠色高塔正下方。
走過綠草如茵的花園,旋轉舞的立牌就在路徑邊上。梅夫拉納在土耳其語中,意為「我的師父」,實際上指的是土耳其著名的旋轉舞的創始人傑拉雷丁‧魯米。
博物館前身是伊斯蘭蘇菲教派旋轉苦行僧侶修行的場所。這一間間小房間, 當時苦行僧修行的地方。
梅夫拉納博物館Mevlâna Museum,Konya,這是中世紀伊斯蘭蘇菲教派的文化與教育中心,內有學校、宿舍與清真寺,想要成蘇菲教派的信徒,必須在此通過1001天的服務人群課程考驗。 認為因自我的意識與才智,讓人有凌駕萬物的優越感,並藉由服務眾人,放下自我,將靈魂昇華到如同上帝般視萬物如一的愛和至善的境界!
這是男性教徒先淨身方可入內的地方
幾位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來博物館參觀,其中一位老師突然把手機遞給我,因語言不通,原以為要我幫忙拍照,結果另一位老師也湊上來,是找我搞三人自拍,這還不過癮,乾脆吆喝她們的學生跟我們合照,這行徑原本是我們常做的,今天在土耳其第一次感受到成為受歡迎的外國人的心情,有點兒受寵若驚。
墓園區
梅夫拉納清真寺,是一座塞爾柱建築,建築師為Behrettin Tebrizli。現為博物館(Mevlâna Museum),為13世紀波斯人蘇菲派神秘主義者旋轉舞(Sema)創始人傑拉雷丁‧魯米的陵墓,以及梅夫拉維教團的德爾維希(旋轉托缽僧)的住所。
1273年魯米去世,就埋葬於此,他的繼任者為他修建了陵墓,完成於1274年。根據1926.04.06日的法令,該建築於1927.03.02日改為博物館。
玻璃碗是以前用來點蠟燭的燭台。
博物館既是觀光勝地,也是宗教朝聖地。走入館中隨時可見低頭冥想、瞻仰聖人棺木的信徒。側廳則是當年苦行僧修行時跳旋轉舞的地方,如今則陳列著多本的《可蘭經》。
博物館內的水晶燈宛如梅夫拉納的詩歌閃耀世間。
由於博物館是原本的清真寺,所以有著美麗的圓頂,那繁複的花紋,類似纏繞畫,很有療癒效果。
內部有著濃濃的阿拉伯風格,匾額上,牆壁上、壁畫都是阿拉伯文,很耐人尋味,也充滿藝術感。
最小的可蘭經 ↓
最大的可蘭經 ↓
禱告室還是男女有別的區分
蘇非主義(Sufism),為伊斯蘭教神秘主義,是一種追求精神層面,強調嚴格執行生活戒律的教派,「蘇非行者」即為代表,他們透過冥想及導師接觸到阿拉真主(阿拉伯語「神」之意)。
欣賞建築之美,遊走在靜謐的空間裡,獲得心靈上的一份釋放,是我這遊客的收穫。
大人的聊天講究環境的氛圍,小孩則隨興灑脫,無處不能。
魯米創建的蘇菲教團的一個重要的宗教儀式是一種叫做Mevlevi Sama
Ceremony(簡稱Sama)的宗教舞蹈。旋轉舞是一種集體舞,舞者通常為男性,上身是白色小褂,下身為白色長裙(代表純淨的身軀),腰繫黑帶,頭上戴著一頂土黃色的高帽子。
旋轉舞(Sema)分為7個部分,通常為20分鐘。入場後,待主祭教士誦讀可蘭經的經文及完成祝禱後,信徒便脫下代表世俗的黑袍,隨著樂隊的演奏舞者將雙臂伸展開來,旋轉時右手手心向上接受阿拉的祝福,左手心向下將祝福給眾人,以左腳為圓心,不停地旋轉,旋轉的身體則象徵運轉不惜的行星。如今,這個旋轉舞成了土耳其的國寶藝術。
這些類朝聖之旅,如同一扇扇歷史的窗,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對事物的知覺、感官、思維能力更加敏銳,在意識上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並感受到一股深藏在心中的力量泉源。
一列電聯車疾駛而過,把思緒拉回現實時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