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2015/09/09-2蘇州博物館&忠王府 (散遊慢逛-上海/蘇州/泰山/青島7日)

蘇州博物館新館─貝聿銘先生的的封刀之作
因為欣賞它既保有江南山水的園林概念設計,卻以現代建築科技建成的新舊融合視覺感,所以當有機會再遊蘇州時,總不忘抽空再次欣賞它的丰采。今天的天空特別藍,在晴空的襯托下,蘇州博物館呈現出更清新明亮的色彩。(館藏非今日參觀重點)
蘇州博物館新館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於2006年建成開放,緊靠拙政園和太平天國忠王府。貝聿銘先生以擅長設計博物館而享譽全世界,他說:在這一地塊上設計博物館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戰」,因為,既要有道統的東西,但又一定要有創新。所謂道統的東西就是要運用道統的元素,讓人感到很協調、很舒服;最後,按照貝聿銘先生的設計思想和專家組提出的「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思路,結合了道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遭環境相協調。博物館的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白色粉牆成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以此把該建築與蘇州道統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而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將被灰色的花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
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蘇州道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檐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詮釋,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將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博物館的展區,過去的木粱和木椽構架系統被現代的開放式鋼架構、木作和塗料組成的頂棚系統所取代。金屬遮陽片和懷舊的木作構架也在玻璃屋頂之下被廣泛使用,以便控制和過濾進入展區的太陽光線。



形式上,館區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博物館花園;而西部為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茶水服務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該部分成為與忠王府連接的實際通道。
喜歡這些運用框景的手法所營造出的意境或氛圍

在竹子掩映裡有間茅草屋,它就是「墨戲堂」,為三間六椽,闊二丈四尺,深一丈八尺(宋營造尺)的宋式江南民間廳堂的建築。門窗則擬宋《營造法式》之明格子門,略有更改。牆體以編竹夾泥牆做法,而塗泥抹灰,全部按照宋式。屋面草頂,是貝先生基於美感經營之要求。傢俱有榻、桌、椅、香幾、高足箱、圓凳,燈架等,皆本自宋畫中所見。庭院以賞石為主景,輔以石燈、石桌,間植芳卉竹子為襯,簡約而雅致。(把它當作博物館的一棟宋式樣品屋便是)





這就是貝聿銘先生集畢生的智慧和感情為他的家鄉蘇州設計博物館,也是他退休前的封刀作品,被他視為「最親愛的小女兒」。

最精采的中庭,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園林設計思路,然而仍保有中國風山與水的影子。













(對於中國目前幾乎所有景區都大肆搶錢下,蘇州博物館免門票一事,應該給於相當高的肯定與讚美。因為高門票與非一票到底,每每都成為自由行的最大開銷。)
從這裡可通往太平天國忠王府
                                                                                            
太平天國忠王府
太平天國忠王府是中國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組集公署、住宅、園林於一體的太平天國歷史建築群。1860年太平天國進佔蘇州,忠王李秀成統治期間,將部分拙政園改建為自己的王府,即「忠王府」,內部氣派不凡,甚至連後來反攻太平天國的名將李鴻章也感慨的形容:「平生所未見之境也」。現在則展出太平天國時期的文物。

軍事會議廳
當年忠王李秀成就坐在前面這張儼然龍椅的椅子上主持軍事會議,前方各路小王排排坐著展開軍事會議,忠王府內擺設雖無皇帝的大排場,卻相當有革命的氣勢。

2011年標示這老盤槐已有290年的樹齡,冬天落葉時的姿態非常的奇特漂亮。
  
運氣真好,今日竟然預見它的花與果。
正殿大廳前2棵近300年的老盤槐

關於太平天國這段歷史,從金田起義一路打下南京城,一直到南京城破,15年壯烈的歷史,蘇州忠王府留下不朽的紀錄。
儀門(轎廳)的忠王李秀成像↓
正殿大廳彩繪
正門
忠王府位於蘇州城,與蘇州博物館、拙政園在同一條東北街,一次可以參觀三個景點。
東北街街景
往事濃淡,色如清,已輕;經年悲喜,淨如鏡,已靜。這就是曾經,就是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