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2017 夏季浪漫晨光-2

6/28 冬山鄉三奇伯朗大道
幾個好友特地從山那邊過雪隧來觀賞五十甲溼地的「無聲煙火秀」穗花棋盤腳。盡興之後轉往成興路,然後進冬山鄉三奇路的「三奇伯朗大道」,欣賞一望無際的稻田美景。
宜蘭縣冬山鄉三奇村奉尊宮到協松路一條3km蜿蜒農路沒設電線桿,只有反光鈕。一望無際的天際線望去有如「台東版伯朗大道」,田間道路仍保持原始風貌,一段S型,更是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及遊客慕名觀賞。2016年夏季爆紅後,冬山鄉公所在農路起點搭起3層高台供遊客拍照,今年依舊,為期一個月,待稻子收割後即會拆除,這是冬山鄉難得的期間限定美景!


 今年多了許多稻草人,也鼓勵騎鐵馬優遊其間。





 「稻間美徑攝影高台」就在紅色鐵皮屋前,開放期間為06/0106/30日上午08301730分。(我們習慣從協松路走往高台)  ↓

當抵達高台時必須從鐵門旁的鐵架鑽上去,開放時間是0830,現在是0740,而且承載人數是20人,所以開放後應該有義工管控,我們算偷渡客。
高台上早就有一群攝影學會的學員在聆聽指導老師的教學,對於手持單眼相機的人,我向來敬佩,一來相機很重我拿不動,二來學問太大,專門術語多,三是拍一張等好久,這些都不是我這種憑感覺隨興按快門的人所能理解的。


俯瞰、眺望眼下的黃與綠,感觸是:許多時候,人們會因「載不動許多愁」,心靈遲鈍了,感情粗糙了,作品鄙俗了,甚至根本沒有了創作動力。因此在繁雜的外觀世界中,執持住一顆單純的心,一份真摯的情。如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以出塵的心投入人境,在滾滾紅塵中執持清明的心境是很重要的。


蒐集「水鑽」一直是我的嗜好。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時,昂貴的微距鏡頭就很重要,它可以蒐集到鑽石級的。而我這遠近通吃的相機,能擁有蘇聯鑽就很欣慰了。

回到家,屋旁的濕地上滿滿的鷺科飛羽。有時某些美景就在身旁,只是,會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失去了敏銳的洞察力,反而捨近求遠。
                                                                                                   
07/08 烏石 2134K

很久沒到海邊追日,今天選定烏石港北堤。
0448天空已經開始彩繪,今天屬於大器型的揮灑。
居高臨下欣賞海水在天光雲下不斷變換色彩,妙不可言。
龜山島從這個角度看,英姿盡失。
烏石港擴建之後,因為突堤效應的結果,海沙不斷累積在烏石港以北的外澳地區形成一大片沙灘,而烏石港以南頭城海水浴場地區的沙量卻逐年消失中。不斷以消波塊來阻擋海岸線向內侵蝕。








北堤因為海砂的不斷累積,在外澳地區所形成一大片沙灘,地形使海浪易成為浪型,加上雪山隧道通車帶來的交通便利,如今也成為假日的衝浪聖地。從原本只有一家衝浪俱樂部,變成了10多家衝浪店。

2017年的音浪就在烏石港的港澳沙灘舉行;民俗活動方面,每到農曆七月底烏石港區內會架起孤棚與飯棧以舉辦一年一度的頭城搶孤活動。





羨慕這些衝浪族,讓海浪盡情的拍打在身上,也讓刺激的呼喊聲盡情的從浪花中迸發出來,體驗一次次與海浪搏擊的快感以及與海浪的完美追逐。

0505燃燒的雲彩預告了主角即將登場,堤上一票年輕人也自動消音了,大家屏息以待。





0511只見大海的盡頭,一輪如透明的碩大金橘般的旭日在海平面上卓然而立,映紅了一片天,映紅了雲朵

它,正以王者之姿上升,此時,天地間彷彿就只剩這輪碩大的旭日。

當目光無法正視朝陽時,眼下的海水正美,美得令人陶醉。此時海水也不藍了…,色調是那麼那麼的溫暖而豐富。










看著音浪場地,晚上7點以後,一個屬於年輕人釋放活力的歡樂地方,想必是越夜越美麗。











漁港區
烏石漁港,名稱的由來,是由於港灣內有塊巨大的黑礁石而得名。早期除了具有漁業功能外,也曾是宜蘭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商港,有過商船雲集的盛況,也贏得『石港春帆』的美稱,被列為蘭陽八景之一。


5點半左右的烏石漁港,陽光灑在船隻上,鋪在水面上,那樣寧靜而美好,空氣中沒有丁點兒汽油味與魚腥味,完全擊碎對漁港的記憶印象,停停拍拍,每個畫面都自我感覺良好。













1878年,洪水氾濫,大量泥沙的淤積。讓烏石商港失去功用而逐漸沒落;直到1990年之後,重新整建成兼具觀光事業的漁港,現在已是假日賞鯨、龜山島往來的交通要津。











坐在這兒,以貝殼彩繪牆為背景拍一張也不錯。 


08/14 烏石港遊艇碼頭
今天陪幾位朋友本欲上烏石港北堤拍日出,車經遊艇碼頭時遇工程施工過不去,此時遊艇區的天光雲影正美,就地拍攝起來,也剛好將烏石港所有港區給大致補齊。 


















                                                                                                                                                                             
蘭陽博物館
0550繞到濕地這區域,立在溼地上由姚仁喜先生領軍設計的蘭陽博物館,在晨曦中,壁面的金屬色澤有別於白光下。  
建築上採單面山的幾何造型,屋頂與地面夾角20度,尖端牆面與地面成70度,由土地中成長茁壯,並和地景融合。

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本著「與環境共生」、「與自然融合」的核心精神,蘭博的主體建築物集中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保留最大面積的溼地生態公園,維持既有生態。

7月是穗花棋盤腳飄香的季節,清晨,見她以最美的身影飄落,不禁思索著,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走到生命的盡頭依然美麗?




每一個清晨都是一個希望,就算只有一個人,也要如牠一樣,優游自在,划出美麗的波紋。




蘭博外牆的排列組合分割,更是仿效建築造型單面山的岩石節理,層層分割分佈石材及鑄鋁版而下,遠看因蘭陽氣候變換的晴與雨,使石材吸水後與鑄鋁版形成深淺色澤不一、寬度不同、反射不同的視覺感受,試圖反映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呈現豐富的質感與光影。





建築師選取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主旋律,在建築物的外牆,將協奏曲中「春」、「夏」、「秋」、「冬」四篇樂章的音符,以多重質感的石材轉化為音符,依序排列至建築主體的四個實體外牆上,呈現蘭陽大地的四季農田地景,好似動態的音樂歌頌。






蘭陽博物館草地上的「大順3號」為南方澳具代表性的傳統漁船,2010年退役,館方為保存漁業文物,向宜蘭縣政府爭取無償撥用,作為海洋文化的見證。

以建築美學看蘭陽博物館,一個地方型博物館,能有諸多考量絕對是一棟值得引以為傲的建築,得獎是實至名歸。



再看看入口廣場的旗架,好似也採20度與70度的設計,寬敞的走道與壯觀的旗幟,有進入萬國博覽會會場的氣勢。


因為距離太遠,這幾隻白頭翁好像加了柔焦一樣,希望你和我一樣,喜歡牠們可愛的樣子。


                                                                                                 
07/12 荷田與住家旁濕地
出門右轉是慣例,左轉上濱海公路。今天比太陽晚起,錯過了雲彩也錯過了日出,直接到荷田去探望荷花仙子,路上遇見夜鷺,牠不動就將之入鏡。

遇見蝶豆花是件令人興奮的事,最近買過幾次蝶豆花麵包,從未見實體,原來單瓣花與重瓣花都如此之雅。

落瓣化為扁舟,好想變成拇指姑娘,登舟進入荷田間神遊



含苞的荷花是今天的重點


不經意發現蜻蜓時,小心翼翼的拍了幾張,手機響了,是老爺子要我趕快回家,說是屋旁的濕地現在很熱鬧…。
返家路上遇見正在理羽的家燕

屋子對面溼地上的夜鷺亞成鳥和小白鷺

為了拍攝以下這方溼地上的鷺科飛羽,我們開了100公尺的車,我搖下車窗,在熄火以不驚擾牠們的狀態完成的,真是瘋子。
同時出現這麼多夜鷺,是住在這裡近十年難得一見的,在晨光下每一隻都好漂亮好有精神。
因為大萍繁殖的神速遠遠超乎想像,有一個大哥只好辛苦的架網子攔截它們的氾濫成災,才有這塊乾淨的水域。
有著彎曲長長頸子的是大白鷺。

黑色嘴喙的是小白鷺
黃色嘴喙的是唐白鷺





這是唐白鷺,比較稀有的過境鳥。

自家園子裡的白頭翁也挺瀟灑的




壓軸的是這三、四年來的夏季一到,就會出現一大群在庭院中低空飛舞的「彩裳蜻蜓」,一直是我想介紹給大家的。

對一個熱愛自然生態的人而言,能夠住在蘭陽溪口賞鳥區的外圍,算是一件幸福的事,多樣的生物,開門或出門即可遇見。
在天寬地闊的環境下,雲彩、日出、日落、夕陽餘暉、更是經常性的美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