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2014.04.07 紹興 - 魯迅故里 ( 第二次自助旅行在江浙 )

魯迅故里實行免費參觀08001700,憑有效證件在遊客服務中心取票08201600。我們是在取票的最後時間點完成手續,也就是只有1小時的參觀時間在魯迅故里看文化。

魯迅故里是魯迅先生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故土,是紹興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一條窄窄的青石板兩邊,一流粉牆黛瓦、竹絲台門、花格木窗建築,三味書屋、百草園、魯迅故居、周家新台門、咸亨酒店等魯迅筆下遺跡穿插其間,現在的魯迅故里已成為一條獨具江南風情、古城、文化的歷史街區,成為一個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立體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成為了紹興的「鎮城之寶」。
周家老台門 ( 魯迅祖居─魯迅爺爺奶奶的家 )
豔於清朝乾隆年間,是魯迅祖輩世居之的。坐北朝南,青瓦粉牆、磚木結構,由門廳、大廳、香火堂、座樓等組成,是目前紹興保存位為完好的清代台門建築之一。
何謂台門建築?台門是指平面規整,縱向展開的院落式組合的一個獨立宅院,一般由天井、堂屋、側廂、座樓、團地等組成。天井是指過了台門斗,是一個露天活動場所。進數,台門的面寬和進深各有不同,寬有三間開、五間開、七間開不等,深有二進、三進、五進、七進之別。台門的進深和面寬,一般根據主人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和人丁狀況而定,普通台門以三間為多,二進至五進不等,而紹興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台門則有九間十三進。
紹興的名人故居幾乎都是完整珍貴的老台門,魯迅故里最有看頭的也是台門,它幾乎成了紹興的符號。
 德壽堂是周家接待來訪賓客及舉行婚喪喜慶、祭祀等大型活動的場所。↑↓


紹興的台門建築是以磚木混合結構為主的,如果維修不及時,很快就會毀壞無存。它們不可能像西洋古建築那樣即便殘損了也能長時間地保存。正是由於建築材料的物理特性,紹興這座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城市中,明代以前的完整建築基本不復存在。














  



                                                                                                     
過小橋後進入壽家台門 ( 三味書屋 )
壽家台門 ( 三味書屋 )是清末紹興城內有名的私塾。塾師壽懷鑑( 18491930 ),字鏡吾,是紹興城裡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1217歲在此讀書,他勤奇好學,注重思考,在這裡打了良好的文學基礎。
思仁堂是每逢祖宗忌日,紅白喜事,或是貴賓到來的聚會之地。

 曲徑是江南庭園的經典之作  ↓ 


越中書院:書院有官辦、民營兩種性質。初為校書、藏書的場所,後亦供人讀書、講學。越中書院起始於唐,勃興於宋,元繼倡導並加強控制,使得書院逐漸官學化。明清時名家薈萃,研究之風熾烈,書院大盛。清末科舉罷廢,書院才式微。
從第三進往東,就是壽家台門的東廂房,分南、北兩部分。南邊的廂房現陳列著介紹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縣學、越中書院和越中學塾」三大塊內容。





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台門隔河相望。
書房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所謂「三味」,是取「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義。匾額下方是一張松鹿圖,兩旁屋柱上有「至樂無聲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詩書」一幅抱對,匾中抱對皆為清代書法家梁同書的手筆。
 三味書屋正中為塾師桌椅,兩側為客席,窗前壁下則為學生座椅。
 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
                                                                                                       
孔乙己原意指孔夫子,他的名字叫丘,在兄弟中他排行第二,也就是甲乙的「乙」,生辰八字是己年的。   

 《孔乙己》小說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19194月發表,該作品中的主人翁外號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






也許在東湖體驗烏篷船的感覺太美妙,而且離開紹興後就無此船可坐,所以同學還是想再回味一下「水上的士」─烏篷船。我只能說:沒坐會遺憾,坐了會後悔。(至少到咸亨酒店這一段是) 烏篷船在窄窄的小河漂著,看的人會覺得浪漫優雅,其實是在兩岸民居的排水溝上划行,看著一管管家庭廢水,甚至排遺,偶爾還聞到惡臭,頓時粉碎了先前的美好印象,也讓古城水上遊畫上一個大大失望的驚嘆號。



                                                                                                  

咸亨酒店本是清光緒甲午年(西元1894年),魯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紹興城內的都昌坊口開設一家小酒店。店主從《易經.坤卦》之《彖傳》「含弘廣大,品物咸亨」句中,取「咸亨」兩字為店名,寓意酒店生意興隆,萬事亨通。魯迅先生在《孔乙己》、《風波》和《明天》等著名小說中,把咸亨酒店作為重要背景,使咸亨酒店名揚海內外。

掌櫃以孔乙己塑像,手拿一粒「茴香豆」,立於飯館兒前,是很吸引人的招徠客人方式。( 茴香豆就是蠶豆 ) 敢喝酒的旅客,一盅紹興黃酒,一碟茴香豆,立即進入魯迅小說中的情境,飯館兒拱門上的匾額,明白的寫著,不是嗎?裡頭櫃檯上的「酒逢咸亨千杯少」,多會推銷紹興的品牌酒啊!

 在咸亨酒店消費要先買儲值卡,用不完可以退錢,店面看似傳統,但已全面電腦化。
令人眼花撩亂的多樣菜色,人多時,擠在不寬敞又昏暗的取菜區還真有壓力,難怪我們今天的會計搖擺不定多時,難以抉擇。


 這是酒店裡附設的小吃部,高檔的消費在隔壁飯店裡。

選了半天就這6道清淡小菜,142/MRB真是勤儉持家啊!

我利用她門去點菜的時候,到隔壁的飯店部拍了幾張,還蠻氣派的,與小吃部之間以水池區隔,遠處還擺了一艘烏篷船。在布置的手法上是現代融合了傳統元素。



用鑑湖上那條令人魂牽夢縈的古纤道當背景,絕對的意境。難怪詩人周大風酒後興至,當場作了《咸亨歌》一首:
「咸亨酒店名勝久,太白遺風今依舊,條凳方桌曲尺櫃,土碗串筒熱老酒。善釀甜,加飯厚,花雕開壇香滿樓;豆腐乾,茴香豆,鹽漬花生蠻可口。串筒一提喉嚨癢,淺斟慢飲暖心頭,七世修來同桌飲,南賓北客都成友。酒到咸亨方知妙,老酒一壺樂悠悠。」令人叫絕,醉人心脾。   
                                                                                                      

餐畢,沿著咸亨天地散步回旅店,這群阿姨們見到水果立即化身為果蠅,攆也攆不走,最後人手一串3/MRB的鳳梨或哈密瓜,才滿足的離開。

奶油小攀,比起蛋塔,名字取的多有文學內涵,但也許是不合台灣人的口味吧!吃過一次保證你不會想再花第二次錢,它可是紹興當地的知名甜品呢!

好氣派的「朱家台門」,精緻的銅藝,每經過一次都要向它行一次注目禮。↑↓
豐富的一天行程,柯岩展現的紹興風情,東湖小巧迷人的水石盆景遊,也見證著魯迅故里隱藏的江南精緻文化,藉著一年一次的遠走高飛,在旅行中,認識自己、開放自己、體驗新發現,我喜歡。
引述一段林徽因的話: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