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細雨霏霏漫遊阿里山 (6個女人的野趣之旅-8)

離開豐山村之後走縣149甲轉169車子蜿蜒山區,0842在樟樹湖附近遇上了從山谷裡飄上來的白雲,沒多久就籠罩整個茶園,阿里山的茶之所以遠近馳名,雲兒功不可沒。

有著「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的意境。
竹子的價格飆漲,竹林看似依舊那麼多,原因何在?
採茶阿桑裡還是有落落大方的,看我搖下車窗,馬上擺好pose



10點左右,因迷戀群峰與白雲的難分捨再度下車。欣賞那些籠罩在山頭的雲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雲霧,又像是繫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雲霧瀰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雲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看著看著,腦子裡閃過「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眼前景物正是。


看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



老爺蒸汽火車頭是阿里山的開山功臣,西元19823月來此服役。
1050左右在森林遊樂區的地標之一前留影,然後開始走「森之道」,進入滿眼綠的世界。







「吉野櫻櫻王」:這棵樹姿優美的吉野櫻,居全區開花數量之冠,每年阿里山的櫻花季都是由她拉開序幕,堪稱當季花況的指標樹。
  

「象鼻木」:奇趣天成的象鼻木是一棵老檜木的樹頭。從步道上方的角度俯瞰,彷彿是靜臥的象鼻。
「三代木」:沒有人能確認第一代的檜木何時倒下,只能臆測它的樹齡約莫1500年左右。當第一代倒伏之後,由於樹幹的透空讓更多的光線照射進來,加上橫臥在地,以霧林帶的氣候,樹的表層可以長出苔蘚以保持溼潤,這些因素導致落在枯死檜木樹體上的種子較容易發芽,第二代便這樣產生了。長出的第二代跨騎在第一代身上,過了數百年後,也面臨被砍伐的命運,第三代的種子便又從二代木上長出來,如此枯而復榮的林木生長現象,就形成現在的模樣了。



「香林國小」最高學府,海拔1295m
「阿里山博物館」創立於民國24年,在96年時全館以台灣一級檜木重新整修完成現在樣貌。屋頂桁架的檜木還可以看到烙有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字樣,其歷史意義可見一斑,也為阿里山的開發歷史做見證。



這棟檜木建築面積雖不大,卻是極具特色,整建後仍保有原建築檜味,內部重新規劃以展現森林鐵道、早期伐木史、林場保育等面向為主軸,讓我們造訪時有著屬於阿里山的懷舊記憶。





  

「慈雲寺」:西元1919年,在阿里山初期開發之際,日本人覺得此地有如印度「靈鷲山」聖地而建造「阿里山寺」,並由曹洞宗管長(日置默仙師)送來暹羅國王(今泰國)親贈的釋迦牟尼古佛像一尊。佛像外以銅鑄,內裝金沙,至今已有千年之久。民國34年改名稱為「慈雲寺」。
  「香林神木」又稱「阿里山28號巨木」,樹種紅檜,胸圍14.7公尺,樹齡2000年。於香林國小後操場下方的隱密森林內,為阿里山第2林班。早在日治時期就被發現,但由於不遠處有就是極負盛名的阿里山神木,因此一直不被人們所注意。

不過多看了一片落葉,便驀然察覺時光匆匆。



當阿里山神木於19986月以自然放倒方式終結傳奇的一生後,取而代之的則是巨木群棧道。
巨木群棧道(1)(2)總長約1公里,全程以高架方式搭建,沿線共可欣賞36棵紅檜巨木,我們宛如穿梭在巨人腳下,體會阿里山檜木林的雄偉風貌。
棧道建於1997/7/13,竣工於1998/4/15。它可以避免樹根遭到大量遊客踐踏而受傷,也可保護地被植物。  








「紅檜空心了」:老紅檜的心材部分經常呈現空洞狀,別緊張,其實樹皮內的軔皮部和形成層仍然可上下輸送水分與養分,因此紅檜爺爺依然能欣欣向榮。
  





  

13501410是我們的午餐時間
「受鎮宮」旁邊原為香林國小,因此地規劃為香林服務區後,國小已遷移至原香林國中舊址。
1969年改建的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過去最夯的傳說是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數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
午餐後走進迷霧森林,是晴天未必能體驗的。
這片紅檜林,是1930年日本人以天然下種方式更新而成,是目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密集的檜木群。


這種夢幻組合可遇不可求,美得教人屏息。
霧來了,穿過我的眼睛,你凝視著我,靜默;我凝視著你,無語;悄悄的穿越,深情的回眸,喜歡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感覺。我醉了,醉在自喻的迷霧檜木林裡。



「永結同心」:原是兩棵老檜木的樹頭,卻巧妙的連成一顆心,渾然天成優美的線條歷經年復一年四季的洗禮,春去春又回,在無數風雨紛擾的歲月中,枝幹已腐朽斷落,化作春泥滋養大地。看著之前的完美照片,還真是令人直呼神奇。


「姊妹潭」為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相傳是兩位山地姊妹追求愛情不果,相偕殉情的地方。姊潭較大,呈長方形,潭中以兩座檜木為基座,建蓋兩相思亭,上覆茅草,有木橋連接岸邊,是姊妹潭的指標性建築。
兩潭相距不到50公尺,潭水碧綠、平靜無波,可循著環潭步道遍覽全景。今日煙雨濛濛,朦朧到站在橋上拍照,稍有距離就無法清晰。






這個翠綠略呈圓形的小水潭,是妹潭。 ↑

不經意間發現一顆由樹根巧妙構成的愛心,扎得很結實,此情永不渝的象徵。
路過阿里山閣大飯店,地上濕漉漉的落葉倒是有幾分秋意。
沼平為昔日阿里山的發展重心,一般所稱的「阿里山」,其實就是以沼平為中心主軸,透過森林鐵路、祝山林道及遊園步道建構而成的交通路線,引領遊客探訪阿里山的自然之美。沼平公園(亦稱自然公園)為遊樂區內著名的賞花景點;初春時滿園春色關不住;秋天則點綴著台灣紅榨槭等變葉植物,楓紅層層的景觀讓過往遊客陶醉不已。如今的沼平車站為2013421日重新整修後的樣貌,再加上櫻之道,眼前呈現的景物,讓我無從追憶。

2F有漂流木藝術作品展

沼平車站的巨型創作「山水人」—守護阿里山、守護台灣
漂流木藝術創作者「上原一明」,以牛樟木為素材,作品中央的立體三角錐,呈現:山、水、人,三個元素。傳遞共同守護阿里山與台灣的意念;而環抱三角錐的木頭,猶如阿里山的雲朵。


「櫻之道」:在霧中尋找另一種意境美。

  
2013年沼平公園內打造了一段高30-40公尺,全長約177公尺的高空棧道。晴天,在端點平台可欣賞氣勢磅薄的塔山,今日,只能觀賞或清晰或朦朧,優雅的柳杉樹梢;櫻花季時節,可由棧道上俯瞰櫻花花海及樹梢上不同角度的櫻花之美,應該會有另一種悸動。


正在蓄積能量的櫻花樹
「濕」情畫意

「阿里山派出所」:這裡也是賞櫻的好地方,記憶裡有吉野櫻、大島櫻、高砂櫻等等品種,花開時搭配紅白的鐵塔或是駛過的火車,都別有一番風情。




穿過阿里山警光山莊就是「水山線&水山巨木」的起點。


水山線為昔日阿里山通往東埔的森林鐵路支線(林內線),起點為沼平車站,現今只保留至山水站路段,長度約1.6公里。(走過這條路線的應該極少數吧!)
沿著鋪滿木屑的鐵軌和林蔭前進,慢行約30分鐘後有一個簡易月台,再經過仿古木棧橋後沿著石板階續行約200公尺可抵水山巨木。


仿古木棧橋由舊有橋樑改建而成,木構橋分為椼架橋與棧橋兩種。這座木棧橋結合兩種工法,以6跨半徑60公尺的曲線木構橋展現森林鐵路獨特的美感,也成為全台灣最特別的椼架棧橋。

水山巨木是一棵樹齡約2700年依然綠衣盎然的紅檜,胸圍超過16公尺,樹高逾30公尺(10層樓),樹幹雄偉筆直、氣勢磅礡,堪稱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最大的巨木。因為附近也是阿里山的水源地,故,水山巨木又稱為水庫巨木。


離開水山巨木後發現藍天乍現,有機會見到雲海或夕陽,於是加速了腳步。


找到一個缺口,搶拍了幾張雲海剛起,雲彩開始有變化的畫面。



全台最高郵局,宮殿式建築外觀比較特別,它從民國74年營業至今。
離開阿里山停車場後,阿美決定要追夕陽,因為我們見到極刺眼的火紅,連左側山坡上的樹都像在燃燒,1515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缺口,我在團友的協助下爬上了路邊的護欄,如願的拍到了。
  


高山地區空氣較稀薄、太陽幅射強,導致紫外線相對增強,使得藍天比平地絢麗,而晚霞也更豔麗,如同林煥彰所描述的。
臨時更改的行程,充滿驚豔。走過人生一甲子,也不過踏訪阿里山四次。第一次就幸運的邂逅雲海和完美的日出,第二次細品吉野櫻的迷人丰采,第三次盛開的蘋果花仍歷歷在目,今天是霧鎖檜木林和燃燒的夕陽、晚霞,記憶深刻。不同的季節,給人不同的美好回味,也許正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讓人愛戀的的地方。





回到奮起湖夜宿的天主堂,然後散步到不遠處的奮起湖老街,享用阿美推薦的古早味鐵路便當當晚餐。豐盛好吃,就如今日的旅程一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