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2014.10.01-桃園一日遊 (坑口彩繪村─羊稠步道─虎頭山公園)

退休聯誼會辦的桃園一日遊,讓銀髮族的我們有個名目有個走出門的動力,大家歡聚敘舊,順便來趟健康的輕旅行,這次參加的年齡差距達到三十。
在車上聽說一位長輩上個月離開了,當生命進入秋天以後,參加的是第二代的婚禮,參加的是長輩與同輩的告別式,無可避免的又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和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在不斷的相遇和錯開中,終於明白:身邊的人只能陪著自己走過或近或遠的一程,而不能伴自己一生;陪伴一生的是自己的名字和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名字所帶來的感動。旅途中,總有人不斷的走來,有人不斷的離去。當新的名字變成老的名字,當老的名字漸漸模糊,這就是人生。
聚一次賺一次,活在當下,珍惜所有吧!走到秋天這種年紀,還是保有春天氣息的老同事很多,是值得學習的典範。

今天的第一站是桃園蘆竹市坑口彩繪村。
蘆竹市「坑口社區彩繪村」於101年搖身一變為桃園新亮點。坑口社區發展協會以誠聖宮為中心,藝術造鄉,邀請南崁高中、海湖國小美術老師規畫及打板,村民協助彩繪,將周邊民宅圍牆、上千坪面積彩繪再造,變身為時下所流行的『彩繪村』、『彩繪巷』,以在地農村特色入畫,除了早期農村意象還有唐老鴨、海綿寶寶等卡通人物。我們從活動中心出發,信步在清靜的社區裡,一路上說說笑笑,反倒成了噪音的製造者,真是不好意思。

以建物本身原有的窗戶為主軸,彩繪出一間間的農舍,農具家禽妝點下的富裕農村色彩濃烈,頗有就地取材的創意。↓



「農村廚房區」,讓都市人眼睛為之一亮,在鄉下長大的產生一份思古幽情。






走進「農村生活區」,感受壁上所呈現的一幅幅恬靜淡雅的野趣之美。
河邊洗衣喚起我童年的深刻記憶,哪有這些婆婆媽媽們那麼愜意?

剛種的百日草花海還成不了氣候,但點點綠意點點彩顏,還是有一份淡淡的美。





三合院的圍牆外是卡通人物,晒穀場裡卻是悠閒的庭園風光。


水牛鼻環上的繩索是神來之筆,牽不動的「壁牛」,連大人都童心未泯起來了。







                                                                                                  
第二站:羊稠步道
羊稠村早期係放養羊群之坑谷,故名之。步道全長約3.3公里,90%為樹蔭,林相多,充滿自然綠意登山步道。

我們從「自己人餐廳」側面的羊稠巷進入,穿過平房前綠蔭後,大約走450公尺陡坡後,出現一個大平台,名為七分山。廣場放置許多椅子,可供登山客休息,也有許多休閒健康體能設施,可以讓遊客使用。周圍林蔭濃密,環境相當清爽,是晨昏運動訓練體能的好地方。

今天有36人參加,第一個休息點全員到齊,然後視個人體力,決定繼續向前推進或是就地休息閒嗑牙。


這個木棧道應該有200多階,算是有一點點挑戰性的,膝蓋不能勝任的沒上來。




80幾歲的林老可厲害呢!通過木棧道的考驗。↓

第二個休息區從36人→26



第三個休息區剩21人 ↓
                                                                                                  
午餐就在「自己人餐廳」的包廂享用美食。↓




                                                                                               
為了大家想在餐後喝杯咖啡,可苦了幾位委員,累壞了全家便利商店的店員,36杯耶!(感覺很重要,行程可以很彈性,樂活、慢行時時代的趨勢。)也因為等太久,所以340才抵虎頭山公園,下車後直接到「孔廟」,集合留影後馬上趕往「桃園忠烈祠」。

奧爾森林學堂(樹屋觀察區)
虎頭山公園裡的奧爾森林學堂於2012年才開幕,由於虎頭山有許多的貓頭鷹,所以將貓頭鷹的英文「Owl」取諧音而命名為「奧爾森林學堂」,奧爾森林學堂打造了樹屋群,讓親子來此同遊時,可以利用樹屋觀察鳥類與樹冠生態。
樹屋群的設計以避免傷害周遭的樹木為原則,人造的樹幹是支撐樹屋的主要結構,枝頭頂端留設了種植雀榕小苗的植穴,希望假以時日,天生擅於纏勒的雀榕可以往下伸展它的根系,逐漸包覆假樹幹,進而扎根深入到地面的土壤中。

第三站:虎頭山公園【桃園市孔廟】
桃園孔子廟落成於民國78年(1989年),是台灣十三年官設孔子廟當中最後一棟興建完成的。桃園地區本來並無設置孔子廟,地方人士以往皆以文昌廟權充孔子廟,每年祭孔悉假文昌廟舉行,直到民國74年(1985年)春,經地方人士倡議,以弘教化易風俗之意旨,並配合觀光事業之推展,才於桃園縣虎頭山麓興建孔子廟,其大成殿內設有孔子立姿神像乙尊,與一般官設孔子廟中只有牌位不立神像做法有所不同,是台灣官設孔子廟中十分特殊的一例。
                                                                                                  
第四站:桃園忠烈祠(桃園神社),目前台灣保留最為完整的日本神社。
【鳥居】如同台灣傳統廟宇的牌坊,是神域範圍的出入口。神社常有一座或數座鳥居,最大一座常立於參道起點。在神社建築中,鳥居為最具地標性及標示入口意向並且有著區分內外的作用。鳥居有二根橫樑,上樑已被拆除,外形像是「雙十」,而不是傳統的日式鳥居。
【社務所】主要功能是神職人員處理日常事物、休息、齋戒、沐浴之用,目前為管理員室,格局及樣式是典型的和式住宅。入口處設有唐博風(即卷棚軒,可阻擋屋頂流下的污泥及雨水),上有銅質的金屬裝飾物。

【唐博風】又名「唐破風」,是設置在入口上方的一種弧狀屋頂。↓



                       
【銅馬雕塑】為日治時代遺物,全體皆以青銅製造,腹部兩側鑄有代表園桃園神社社徽菊花形紋樣,可惜已遭磨損破壞。銅馬造型精神煥發,神采飛揚,栩栩如生。身長約270cm,高度約200cm,下部基座為民國75年所重建。
【高麗犬】是守護神社的聖獸,與台灣寺廟前的祥瑞獅作用雷同,現存的這一對是民國75年間以原有舊照片樣式重造安置的。↓

穿過中門,抵達拜殿前的廣場。拜殿是神社範圍內最大的殿宇,呈T字形,左右各一朵殿,為中國唐朝的寺廟遺風,與中國北方的寺廟風格相似,線條簡單、樸素而優雅,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透屏】中門左右則是一排以台灣檜木製成的「透屏」,檜木的質感,典雅的木工,不禁令人佇足細細欣賞。↓
建築技術出自日本匠師之手,樑柱全以嵌街方式固定,不施釘子。檜木木質堅實、色澤樸實、溫潤而優美。↓
柱礎為混凝土製,柱腳包覆銅皮(根捲金具),除了裝飾外,也是防止雨水侵蝕造成腐朽。↓
【拜殿】的設計包含中國唐式、日本、台灣等三種不同的建築風格於一身,獨特而精緻。↓
【本殿】又稱「神殿」,位於高台之上,唯有主祭者才能進入本殿。↓

木欄末端皆以「銅質金具」包飾,做工細緻,線條優美,反映出日本人審慎的營建態度。↓
美麗懸魚‧六葉木飾 + 銅皮鬼版


下午410抵達,開放時間只到430,也只能匆匆瀏覽神社的木建築之美。
神社改稱為桃園縣忠烈祠後,全面清除日本時代遺留下來的石刻或符號,唯有門板上金屬裝飾的菊花圖案成了漏網之魚。(也許當它為藝術設計就單純許多)↓
                                                                                                 
第四站:10/01才開幕的【阿川加熱滷味】
賦歸之前,貼心的淑貞會長特地請吃滷味。她一個好朋友的店剛好今日開幕,一部遊覽車停在店門口不遠處,一大群遊客排隊,人氣指數大大提高,
我們也期望有加分效果,祝她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左邊為年輕貌美、氣質出眾的老闆娘,旁邊是我們現任會長。↓

一次美麗溫馨的歡聚,在車上陣陣的滷味飄香裡劃下句點,期待下次再聚時,大家依然平安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