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探訪山中美鑽-日月潭 (2015/11/03-05中部幸福之旅)

11/4()日月潭秋日輕旅行,從文武廟開始
今日行程路線
文武廟→水蛙頭步道→纜車站→伊達邵親水步道→伊達邵遊客中心(碼頭)→玄奘寺→慈恩塔→玄光寺→頭社水庫→月牙灣→向山遊客中心→水社碼頭→耶穌堂。
 伊達邵碼頭↓
魏大哥說:文武廟是眺望日月潭全景的絕佳處,雖然水氣未散盡,但幾個重點碼頭依稀可見。
 慈恩塔

 水社碼頭() 朝霧碼頭()
 玄光碼頭↓
日月潭文武廟有壯觀的正門「三川牌樓」,採用牌樓式構築,型態高聳挺拔。闢有三個出入口,中央較高,兩側略低,如「山」字形,故稱「山門」。
文武廟年梯步道200m
366個階梯數(閏年)刻著日期及當天出生的中外名人名字↓
日月潭文武廟是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內指標廟宇,主祀關聖帝君關羽、至聖先師孔子與岳武穆王岳飛;優越的地理位置及獨特的歷史定位,香火鼎盛;周邊視野、景觀、生態俱優,向來就是香客與遊客熱門朝聖地。只要看到山門內左右兩尊巨獅,馬上喚醒塵封已久的記憶。
由廟埕拾階而上,即是文武廟的主體建築。主體建築採「一埕二庭三殿」,是以「三進三殿,兩廂兩廊」的格局興建,依序為牌樓、廟埕、拜殿及水雲宮、武聖殿、大成殿。廟後為功德碑林及櫺星門和華表,還有後山花園,其上有一座八角涼亭。



華麗的藻井。藻井一般由多層斗拱組成,由下而上不斷收縮,形成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外層方形或多邊型,頂心一般圓形,稱為「明鏡」。↓

「雀替」又叫做「插角」或是「托木」,具有穩定和裝飾的功能。雕刻的樣式通常是龍、鳳或花鳥。 ↓


武聖殿,主祀關聖帝君與岳武穆王。正殿位居全廟正中,是該廟群築最高建物,達21公尺,以正方型殿堂彰顯武聖神威。




華表為宮廷建物重要形制,欞星門則為儒家思想大門,兩者齊列,規模全台第一。窗櫺蟠龍、花鳥、祥獸雕工精細。
該巨構2014年底主結構建竣,2015春節完成雕工修飾,5月竣成,遊客趨之若鶩,每天吸引眾多遊客親近朝拜;由於矗立日月潭北岸山頂,居高臨下、視野遼闊,為潭區最佳展望點。 
台灣最大原石【櫺星門】
為廟宇中軸線上的牌樓,天上文星(文昌帝君、魁星、先師至聖等等)下凡必經之門。古代相傳有一學子於櫺星門立志訂定求學目標,巧遇下凡文星,回家後積極準備應試,由於得到文星幫助,順利完成求學目標。所以,凡學子,在欣賞櫺星門之時,也別忘了立下目標,或許也可幸運地獲得青睞。
台灣最大原石【華表】櫺星門兩側的獨立柱
為凡間像天上神佛告狀溝通之神器,有翅膀的巨大龍柱,頂端力有神獸,越是巨大,越是迅速靈驗。相傳古時百姓有蒙受不平之冤,可立華表像天神告狀,天神查明實情後,將幫助其洗刷冤情。





                                                                                             
水蛙頭步道就在這隻大蛙的後方,潭邊設置「青蛙疊羅漢」銅雕,同時也成為水位升降的觀察指標。
九蛙疊羅漢的意象是為了凸顯日月潭抽蓄發電,每天會有將近兩公尺水位落差的有趣現象。遊客在同一天的不同時段,或不同次的造訪會注意到為何露出水面的青蛙數量不一樣,因而發現了日月潭抽蓄發電這個極為重要的功能,以及降雨量對日月潭的重要性。


   
日月潭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猶如璀璨的明珠鑲嵌於台灣的正中心。她是埔里盆地因地質變動所形成的盆地湖泊,盪漾在台灣的心臟地帶。
早年俗稱的光華島,現稱為邵族語「lalu」的拉魯島,是邵族祖靈地,日月潭以拉魯島為地界,東、西兩側因形似「日輪」和「月鉤」而有「日月」之名。這處隱身山林的夢幻山水,因豐富的水資源成為水力發電重地,同時也是自然生態的天堂。




  



遊走在這山中美鑽的湖畔步道,向前望是藍色的悠悠湖水,回眸來時路則是碧波蕩漾,藍也好綠也罷!都是令人忘憂的色彩。
  





                                                                                                 
我們是以很悠哉的步伐遊走在湖光山色裡,直到手機響了,有人在催了,才不得不加快腳步,咦!不知不覺也走了1500公尺,抵達纜車站。
2014/12/28連結日月潭與九族文化村兩端的纜車正式啟用。全線共設16支塔柱,其中第七、八號支柱,跨距長達786公尺,創下全台最長跨距紀錄,纜車垂直地面的高度超過160公尺,當實施最大運載量時,每個車廂間距僅57.6公尺,也就說約有14個車廂,同時懸掛在這段纜線上,尤其如果每個車廂搭載滿8名乘客,此段纜線不包括鋼纜本身的重量,光這些車廂和乘客的重量加起來,就要承載約14噸移動中的重量,其工程強度要求與施工難度都是很艱鉅的,但是在跨谷的這段全無遮攔的長距離中,卻也是眺望日月潭,從空中飽覽湖光山色的絕佳視角。今天巧遇維修停開,斷了想花300元體驗的念頭。



伊達邵親水步道沿途景觀







咦!好眼熟,好像剛走過的青島棧橋&廻瀾閣縮小版




邵族是原住民族群中人數最少的一支,邵族人自稱Thao,意思是「人」;Thao也被當作族稱,漢譯為「邵」,邵族人就這麼被叫著,也是伊達邵聚落名稱的由來。過去邵族人群居在日月潭湖畔的伊達邵,今日聚落內的伊達邵碼頭,已是日月潭畔的遊潭碼頭,可搭乘遊艇飽覽日月潭的明媚風光,也可在碼頭眺望水社聚落及周邊山系,並欣賞晨昏四季的彩雲與波光瀲豔的湖景。 (2001/8/8中華民國行政院院會正式核定並宣布邵族為台灣第十個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
太久沒真正閱讀日月潭,也許為了因應陸客的大量湧入,碼頭變了樣,記憶殘留中的小船被白色的遊艇取代了,那個晨光中瀰漫湖煙,或夕照下如詩如畫的古樸經典畫面幻滅了。躍升國際級景點的她,從羞澀的山中小姑娘變成時尚、風情萬種的氣質美女後,身上的配件、飾物也開始名牌起來,越來越有設計感,她,在不斷的蛻變



伊達邵遊客中心,座落於碼頭旁,船型建築融合環境與區域特色,擁有視野極佳的露天景觀區。



                                                                                                

玄奘寺─建立於1965年,位於慈恩塔前方,前臨拉魯島,後依青龍山,有著「青龍戲珠」具足的福慧。寺院分為三層,一樓大殿供奉玄奘大師雕像,二樓供奉觀世音菩薩聖像,三樓供奉玄奘大師頭骨舍利。寺院左側是玄奘大師文物紀念館,我們倒是進入此館了解這位古代聖僧不畏艱難,冒險犯難,違禁出國,往印度求法的心路歷程與貢獻。







拉魯島─日月潭中央的小島。清朝有珠嶼、珠仔山、珠潭浮嶼等稱呼。台灣日治時期有玉島、水中島等稱呼,戰後改稱光華島、日月潭周遭居民習慣稱為珠仔山。後因為《原住民族與台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之故而恢復原住語今名(維基百科)。從玄奘寺可清楚的看到一艘艘從水社碼頭方向而來的遊艇,繞島後駛向玄光寺碼頭。 ↓
 從玄奘寺遠眺文武廟↓

                                                                                                 
入口離玄奘寺約300公尺;從停車場到步道終點,沿途古木參天,綠意盎然,拾級而上570公尺之後就是「慈恩塔」。
石板步道的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原理,緩步而上,如履平地,不會感到吃力,而且每隔100公尺,在石階上刻有數字,貼心的預告還有多遠即可到達。 

一座寶塔高聳入雲,高塔下方一大片細細的白色小石子,讓人有著恍入仙境的錯覺。
慈恩塔位於海拔954公尺的沙巴蘭山(又名二龍山)上,塔高46公尺,塔頂正好1000公尺,為日月潭著名的地標。慈恩塔是蔣介石為感念母親王太夫人於1969年興建,1971年完工。 
由一樓仰望9層樓,46公尺高的塔頂。(旋轉的八卦)
頂上一口鐘,還好撞鐘的大木頭送修,否則那震耳欲聾的回音肯定昏了頭。  

由塔頂樓梯往下看,又是另一番圖案。↓
地面的圖案也是色調柔和,線條簡明的畫作。↓
慈恩塔對面那座兩層樓的建築是王太夫人紀念堂↓
可沿著欄杆做360度景觀巡禮。極目四望,日月潭山中有水水中山的景致盡收眼底,此時若天上有一抹彩雲映照,那才真是神來一筆的美。(左側月如鉤,右側為日潭,想看日月的潭形除了航拍,慈恩塔可能是不二的選擇了。) ↓ 


                                                                           
一個人氣最旺,感覺最嘈雜不舒服的地方,石階的盡頭右側是一攤攤賣削好的水果,一小盒好像100(20元人民幣聽起來有便宜的錯覺),可以坐的地方九成九是陸客,嚼著水果,吞著「阿婆茶葉蛋」,一袋225元。導遊叫喊聲起彼落,一路走來,玄光寺完全淪為陸客的地盤了。遊艇載來的是商機,獨厚特定幾個商家。(人海戰術的可怕就在於,你前進,我後退。)
在中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戰後送給中華民國佛教協會部分頂骨舍利,1955年迎靈骨來台,1958年安奉於日月潭畔的玄光寺。它離潭只有十幾公尺,寺下設有碼頭,遊客可搭船至碼頭,再走台階上參觀;寺內供奉玄奘大師的金身,上懸「民族宗師」匾額;雖然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已移奉於玄奘寺,但因水路交通便利,玄光寺反倒是是遊客如織。
玄光寺的建築採唐式,因為當初規劃為臨時安奉玄奘法師頂骨舍利,所以沒有碧瓦朱柱映照,顯得樸實清雅。如今若想發思古之幽情,欣賞日月潭的涵碧秀水,看來唯有晨昏。 
玄光寺的正門更熱鬧,有秩序的人龍蜿蜒著,沒秩序的相機、自拍神器、手機對準的是一塊寫著「日月潭」三個字的石頭旁的人兒,左一張,右一張,好!換人…(魏嫂去排隊買茶葉蛋,一群人乾等無聊,在魏大哥的帶領下也湊熱鬧去,不過我們只拍合照,把時間留給不遠千里而來的陸客。) 

當走了一圈日月潭之後,你會發現,這塊石頭上的刻字,字體最好。所以說,人家火紅、驕傲,也不是沒道理。(今日的阿婆茶葉蛋口感不差) 
                                                                                                  

下一站是頭社水庫,途中先去哇拉蜜冰店,Walami法是手工冰淇淋店,有古早好滋味(水里二坪枝仔冰),也有法式濃郁好味道。(不遠處有農民在路邊擺攤賣芋頭冬瓜,燕子果真捧場的帶了兩個。) 
頭社水庫生態棧道長約300公尺,野薑花夾道,想像一下,盛花期如千萬隻白蝶飛舞且芬芳撲鼻,不但美也一定很舒服。棧道完成於2008年底,沿大舌滿溪右岸興建,供遊客由停車場步行進入水庫,與頭社水庫環湖步道連結。

頭社水庫環湖步道約1300公尺,環湖一周約半小時,水庫不大,遊客寥若晨星,幽徑寂靜。 



「水利會館」不准營業是正確的,建在水庫上,怎可能不汙染水源呢? 
山龍坑吊橋長65公尺,連接水庫東西岸之環湖步道,造型典雅優美,走在橋上可俯視水庫全貌,遠方集集大山映入潭影,山光水色,還是值得走一回。 



                                                                                                  
日月潭被遺忘的角落 月牙灣

看著輕艇划過水面,心裡的一角,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劃了開來
月牙灣入口位於日月潭水社隧道旁,在這兒可見水社大山及慈恩塔,層層堆疊山巒起伏雖然灰濛卻也吸引人。
美麗的地名背後通常都有一段故事,那月牙灣?原來她是日月潭的邊陲地帶剛好形成一個湖灣,也許是因為這裡適合觀賞日落餘暉,夕陽西下後緊接著就是月兒上升,因此美麗的湖灣被許了一個浪漫名稱─月牙灣。 
看起來原本是一個大型的露營地,現在不見任何帳篷與基本設施,倒是堆了許多廢棄物,有些雜亂也可惜了一塊好地方。倒是見到許多輕艇與選手,這裡應該是一個重點訓練的營地了。



                                                                                                                                                                                
向山遊客中心2010年完成,20112月正式啟用,由知名建築師-團紀彥所規劃,像兩根迴力鏢平放在地面上。清水模式的建築,樸質宏偉的霸氣中帶著禪味。抵達時廣場上有卡車有吊車,正在搬運大型的盆景,廣告旗幟堆滿地,原來是「明潭松韻」樹石大展10/31-11/4,我們趕上結束後的收攤,當然凌亂,所以直接進入空跨沒拍門面。
部分在水上的花藝還留存著,對我們依然有吸引力。



為了延伸日月潭湖面的遠景而設計了近景的池水面,近景水面倒映出遠景的湖光水色而使景觀的層次更為豐富。




建築師在向山遊客中心的設計上,設置了兩個跨距35公尺的空跨。從道路側導入的導線一度迴旋後再往陸地深處延伸,然後儘可能地再從內陸深處發展出較長的軸性,並透過兩個空跨的底端,聯繫並通往湖水方向之動態演出。之後為了延伸日月潭湖面的遠景而設計了近景的池水面,近景水面倒映出遠景的湖光水色而使景觀的層次更為豐富。雖然在瞭望遠景的視野比較狹窄而無法全面地看見湖景,但是很幸運的是基地周圍沒有其他建築物,360度都被茂盛的樹海所包圍。以此特性並利用第二水面,將建築頂部全面開放並予以綠化,並與周邊的綠樹海相互連動。這棟建築將兩個不同的水平面ー人工池水面與日月潭湖水面聯繫起來,建築物上部的綠草坡與周圍的樹海相互共鳴;切削、貫通建築內部的隧道通路與如山路般刻印在建築物上的斜坡相銜接,而做出ㄧ層次豐富具整體感的地景建築。
這個半建築半地景的建築,借景入水也好,建物本身的倒影也罷!總之,在交錯巧妙手法的運用下,讓冷冷的建物有了溫度。賦予這個空間向度一個嶄新的構想,創造出人與自然間發展對話的舞台。
至於遊客中心周邊的自行車道、水濱婚紗廣場、懸臂式「向山眺望平台」,下次再逐一踏訪吧!
                                                                                                                                                                                  
水社壩
 原計畫到水社自行車道時可賞夕陽西下,紅霞映潭水的畫面,可惜太陽不夠敬業。


寧靜開闊的水社壩,清風拂面,閒坐在此發呆放空:或是像他們一樣,兩把休閒椅,一起閱讀,共賞湖光山色;或是像自行車道上的騎士們,其在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上,欲停欲走,隨心所欲的暢遊,都是懂得生活的快樂人。
這個美女是香港人,請我們幫她拍攝單舉鐵馬後,換我們借她的車玩起抓舉的遊戲(6.5kg)


                                                                                                                                                                           
耶穌堂是白色羅馬列柱式建築風格,素樸典雅,是蔣介石伉儷到日月潭時作禮拜的專屬教堂。耶穌堂隨著威權時代的終結,已卸下神秘面紗,一般民眾在開放時間內可前往參觀,也可以依程序申請在此舉行宗教儀式婚禮。

水社碼頭 ↓

水社碼頭岸旁有多家店舖所組成的商圈,有水社遊客中心提供民眾詳盡的旅遊資訊,碼頭邊有多艘遊艇及手划小船供民眾選擇,由水社碼頭可搭船至玄光寺及伊達邵,暢遊於潭中欣賞不同角度的美麗景致,或是漫步在水社碼頭親水步道,與碧綠的潭水並肩而行,享受徜徉在大自然中的清新氣息裡。 


我們在萬家燈火中結束一整天的日月潭秋日輕旅行,在水社碼頭畫下句點。日月潭親水的設計,讓更多人愛上她,多元的面貌以及年年的推陳出新,也讓她值得一次次造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