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15.二龍競渡 & 冬山河龍舟

端午節前走訪宜蘭礁溪鄉二龍村,想看看他們獨樹一格的龍舟,結果因梅雨下個不停,未見練習的好漢,河中只有幾條鴨母船忙著清理河道,對岸釣客的二十幾把大傘多於工作人員綁好的旗幟。
堤防牆上的馬賽克圖案還很鮮明,似乎娓娓道來一段習俗的由來.....二龍村早在漢人墾拓蘭陽平原之前,噶瑪蘭平埔族人便流傳著扒龍傳競渡的習俗。平埔族人為驅鬼避及超渡溺斃於二龍河裡的亡魂,遂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到了漢人移墾之後,這個習俗才與漢人的端午結合。
二龍村包括洪武蘭和洲仔尾兩個莊頭,每年的龍舟競渡便成為兩莊頭的「大代誌」,村民莫不全力以赴爭取優勝,以贏得代表來年豐收的平安旗。據說早期的競爭較今日更為激烈,往往扒到兩庄庄民像冤家。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僅兩隊競賽,參賽者一律打赤膊,採蹲姿,不設裁判,雙方約定船頭對齊為準,「敲鑼」前進,勝負也完全由選手及河畔觀眾判定。
河面上停著兩艘沒有龍頭造型,船身猶如大型鴨母船的龍舟,船首、船尾及船槳均彩繪太極圖形。
船頭畫有一對麒麟,兩側各有凸起的黑白雙眼,船身則畫上舞爪金龍。
綠色的「淇武蘭船」持綠槳,太極圖案陰極在上;
紅色的「洲仔尾船」持紅槳,陽極在上,它們在水中均具有避邪作用。
這項傳承了212年的競渡,持續其獨特性與趣味性,更納入社區營造、文化再造的現代精神。並開放給外地民眾參加,才使得這項民俗傳統得以流傳。今年有十支隊午參賽,於端午節下午舉行。


相形之下,冬山河的龍舟大賽就顯得氣勢恢宏,午後經常有賽前選手的練習,且是多隊。在寬廣的河面上,河水湯湯,連龍頭都神采飛揚的...


選手在鼓聲下整齊畫一的動作還煞是好看呢!也唯有此時才能近距離觀賞,據說每年端午節的龍舟大賽,可是人潮車潮洶湧的,得步行好一段路方能欣賞到此畫面,再說,端午得祭祖,通常只能從電視畫面收看。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2010.06.05.雨夜曇花

所有的等待
只為今夜的短暫絢麗
微笑著在雨夜裡徐徐的綻放



〈手電筒的黃色光 + LED白光,交雜成以上難以形容的色彩.....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布袋蓮〈花樣5-1〉

這片綿密的布袋蓮花海就在居家門口馬路盡頭的轉彎處,離家約180m。上個月,地主請人砍除了她們周邊比人高的蘆竹後,才得以讓隱匿其中的美嬌娘們在吐露芬芳之時,讓濱海公路上來去匆匆的運匠們在等紅綠燈時不會覺得不耐煩,讓我們這些鄰居們路過時,能駐足欣賞這出塵之美。





見過無數布袋蓮的我,何以對她讚嘆不已,原因在於:
美在花色有層次、綠葉有層次,
美在懂得留白,讓天光雲影,讓倒影掩映,
美在懂得綿密與稀疏錯落著,讓岸上的賞花者見她如賞一幅渾然天成之作.....
兩隻擁有美學概念的野鴨,覓食戲水其間,漣漪輕擴,讓美景添增一份動態美。↓




晨曦裡的布袋蓮還在半夢半醒,含苞待放中(夏日550)













難得一見的白花布袋蓮












花瓣如孔雀羽毛般的動人


生活簡單卻充實,就是最大的幸福。美的事物經常就在你我身邊,就看你是否發現與體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