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2018.04.03-5 京都 - 南禪寺 (日本京阪奈追櫻10日之旅)

1345漫步到南禪寺。
南禪寺,京都一所佛教寺院,為臨濟宗南禪寺派大本山。1291年為龜山天皇創建,首任住持為大明國師無關普門。是一所日本最早由皇室發願建造的禪宗寺院,因此位列京都五山之上,為日本禪宗最高寺院。
「三門」高22公尺,共有兩層(重要文化遺產)。是藤堂高虎為了祭祀在大阪夏陣喪失生命的將士們,於1628(日本寬永5)重建。三門前的石頭燈籠高6公尺,以日本第一大石燈聞名。


寬廣的禪寺裡有許多具有魅力的景點,可是我們此行重點擺在賞櫻及用紅磚砌成的歐式水道橋(水路閣)。所以在三門階梯前盛開的吉野櫻旁拍完照之後經過三門就直奔水路閣。






  


駐足只為這棵高壯而滿開的櫻花。(當我已經站在水道橋的階梯時,忽聞驚嘆聲,原來吹雪了,好密的櫻吹雪,距離幾十公尺遠都還清晰可見那陣飛舞的雪花。)


水路閣為水道橋,當時的人利用水路閣將琵琶湖的湖水送往京都。水路閣建於日本明治時代,在建造時參考古代羅馬時代的水道橋,以紅磚砌成,與南禪寺的寺院格調不同。水路閣上面設有步道,是春天賞櫻、秋天賞楓的路線。
這看似鐵橋的水路閣,經過南禪寺境內,已經是除了南禪寺外,另一個著名的景點。
水路閣的緣起是因為京都在明治年間開始發展現代化,但是水、電都供應不足,因此鄰近的琵琶湖變成了最佳解決之道。因為要向琵琶湖要水,也就成就了這個水利工程,這在沒有現代化機具協助的明治年間,應該是一項很艱難的工程。
水路閣至今仍然肩負著輸水的任務,超過百年的歲月。若不知其來龍去脈,只會當它是件藝術品。

疏水道裡的水流可湍急的呢!?






這兩個是正港的日本美女



走回到禪寺,之前的吹雪已經吹落了一溝的落櫻。

  
結果再度吹雪,這樣吹幾個幾次,這棵吉野櫻就變「葉櫻」了。





在南禪寺待了約一小時後離開,往哲學之道繼續追櫻。
京都是一個有深度的文化古城,走在乾淨的巷道街弄間,能充分感受旅行的樂趣。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2018.04.03-4 京都蹴上鐵道‧染井吉野櫻 (日本京阪奈追櫻10日之旅)

蹴上鐵道是琵琶湖疏水的遺跡。西元1869年日本政府正式遷都東京後,京都開始新的發展政策,琵琶湖疏水被列為第二階段的發展重點。因為京都屬於內陸城市,透過琵琶湖疏水計畫,可以讓它與琵琶湖相連,再透過淀川連接大阪,藉此讓京都具有水陸運輸能力。在1891年蹴上鐵道跟著這計畫應運而生,理由在於疏水道有伏見和蹴上兩段落差較大的路段,因此在這兩處鋪設傾斜鐵道,協助運送水陸船隻。
然而,隨著後來的水道地下化,鐵道的功能喪失後,現在這條580 多公尺的鐵道遺跡旁則種滿了櫻花,當春暖花開時,鐵道櫻花是一大特色。








舊鐵道與櫻花結合出別處不容易看到的畫面,加上交通方便,只要搭京都地鐵東西線到「蹴上站」,出站就抵達,還可以從這裡一路往南禪寺、哲學之道逛去,沿途可以看見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築與街道,所以是一個不會被錯過的景點。相信滿開時更是遊人如織,大家都會停留在櫻花前拍攝記錄屬於自己感動的一刻。

難得有幾棵還是滿開的






看著新人幸福的攜手在鐵道櫻花間漫步,我們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這應該才是多數人搭車從蹴上站走過來的路線













我們是從紅磚隧道口前右轉往南禪寺方向前進。


途經東照宮鶴龜庭園

據說此庭園是造園名人小堀遠州(15791647)的作品。通常非常質樸的禪寺卻異常豪華。整個庭園是以龜鶴相對的形式而表現的,在日本鶴和龜是吉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