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2018.04.09-1 晨間散策 – 養源院 + 三十三間堂 (日本京阪奈追櫻10日之旅)

因為三十三間堂離住宿的青旅很近,過個鴨川就到了,今天就要離開京都去大阪,所以早起散策。結果8點才開放,只好順著迴廊後面直行,竟然走到了開著門而境內卻空無一人的養源院。
晨曦下的養源院裡,樹木蒼蘢、楓樹翠綠、高大的枝垂櫻柔美,大夥兒沉醉在一片旖旎春色裡而忘了門口立了一個木牌,寫著「血天井」三個字。


京都有些寺院有血天井,也就是留下血跡的天花板。而且還不是一兩間,光現在已確認的就有9間,養源院(東山區三十三間堂迴町)是其中一間。


因血天井聞名的三十三間堂東側的養源院,1594年(文祿3年),豐臣秀吉側室淀君為了供養父親建造養源院,寺名則從淺井長政的法名(養源院天英宗晴)中取字而來。養源院雖曾在1619年(元和5年)的火災中燒毀,但之後由淀君之妹、德川秀忠之妻崇源院(阿江)重建。

















逗留半小時後趕往世界上最長的木建築三十三間堂。
三十三間堂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的天台宗妙法院境外佛堂。建物之正式名稱是蓮華王院本堂。本尊千手觀音、開基(創立者)為後白河上皇。長寬2(公元1164),由平清盛受後白河上皇之勅命,在上皇位於烏邊山麓(現阿彌陀峰)的院政廳・法住寺殿內創建的佛堂。約在80年後燒毀,後立刻進行重建,永文3(公元1266)重新建成。此後經4次大規模整修,至今已保存了700年。

迴廊及色彩醒目的圍牆,相當長遠,鏡頭框不下。




  

三十三間字面上的意涵為「正殿內由立柱隔成33 個空間」。

迴廊旁有兩個池子,花木扶疏、倒影清晰。庭園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提供清爽明朗的感受性,而日式庭園普遍以簡單和不對稱的設計,達到空間景致的清新唯美特質。
一棵花朵雖然只有拇指大小,不喧不噪的,帶著溫柔的傲骨,在怒放的八重櫻前自在安放。

皺皮木瓜是一種薔薇科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齡可達百年。而我們當作水果的木瓜是屬於番木瓜科。




  
松樹總是堅持本色,樸實無華。一年四季既沒有一點裝飾打扮,那件「外衣」,一穿就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雖然顯得有些粗糙和陳舊,卻是那麼莊嚴、結實,比華麗的外裝更能給人以持久的注目,因為新裝只是一種感覺上的直觀反映,對舊衣則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敬佩。

凡花瓣超過5片之櫻花,一律稱為八重櫻,至於是何品種,就不知了。這棵滿開的八重櫻,怒放的真是囂張。





長形的本堂採用了入母屋造(日式的歇山頂),全長約120公尺。京都一間為1.8公尺,故江戶年代以前的三十三間堂約59.4公尺長,江戶年代曾於此比試60公尺遠距離射箭(一般比試為27公尺),現建築長度倍增為120公尺,仍稱之為「三十三間」。

入母屋造(日式的歇山頂) ↑

三十三間堂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群。以觀世音菩薩坐像為中心,由雕刻家湛慶雕製而成的大作,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因局限於時間短暫,不克瞻仰雕像群。



外觀的建築很樸實



普門閣


清晨繞一圈,有達到淨心滌穢之效。回到鴨川,確實有幾隻鴨子在河裡覓食,櫻花雖已殘,楊柳卻是新綠上枝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