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DIY露營車花東10日遊-5A 台東長濱烏石鼻‧卡片教堂‧石雨傘‧三仙台‧都歷…(2015/03/12–21)

03/16雨過天漸清,一早將樟原派出所的衛浴間打掃一遍後,謝過警察先生,從台1175K出發南下,先到87K左右的長濱分駐所露營區考察一番後,在街上認識了一種藻類,小販稱它為「海葡萄」。

98K烏石鼻附近拐進「御皇米海景Villa會館民宿」,阿美說這間民宿是曹的同學開的,面向太平洋無敵海景,簡約不浮誇,相當有格調,管家客氣有禮。


如果說,山是白雲的故鄉,那,昨晚回鄉探親哭了一夜,今天依然眷戀著故鄉囉!

哇!這個有趣,從基隆市跑到台東縣來選民服服務
                                                                    
101.5k有點小隱匿的「卡片教堂」,是我們錯過後請教人,回頭尋尋覓覓才找在「宜灣」找到的。
一座外形為方形尖塔、圓形拱門,外牆嵌以白色浮雕花紋,兩側有小尖塔,塔上有小天使,背山面海的宜灣長老教會,從側面看,真的是薄薄的一面牆,正面像極了聖誕卡片裡的教堂,故有「卡片教堂」之稱,它可也是東部海岸線上一顆閃亮的珍珠呢!充滿著原住民同胞的創意,有人說它是「紙飛機載著夢想啟航」。
後面則是鐵皮搭建而成,它的建造,想必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卡片教堂大門深鎖,由這幾隻貓咪守著。

由山、海、岩石共譜的一幅相當有層次的畫。
                                                                                                 
105.8k石雨傘風景區,是一個由海岸延伸至海中的海岬,屬於石灰石隆起的海蝕地形,狹長岩岬、礁石、海蝕地貌,向東北方向斜伸入海長達一公里,狀似象鼻。突岬之岩質的鬆軟部分長期受到海水侵蝕而分成數段,有中空的海蝕門景觀,當地人稱它為石空鼻。
一塊較細長的岩石,懸空向上,托住了另一塊較大的岩石,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平衡結構。形成的原因是上下的岩石質地不同,上方屬較堅硬的珊瑚礁岩,下方則為稍弱的礫岩,經日積月累差異侵蝕的結果,變成下面較細、上面較粗的模樣,狀似傘,石雨傘之名由此而來。



是畫  是景  還是內心最深處的意境




看著海浪拍擊岩石,飛濺出白色的浪花,襯著四周鐵褐色的礁岩,形成黑石、白浪、怒潮的壯闊景觀,這般美景卻只有我們三人獨享。
聞到春天海潮鹹溼的味道

                                                                                               
112K三仙台,因島上有三座小山峰而得名;另一說法則是八仙中的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於島上烙下仙跡,故有三仙台之稱。有故事性的通常比較容易被人接受。

三仙台是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離岸島地形,四周有珊瑚礁岩環繞,早期只有在退潮時海面下暗礁外露,才能涉水而過,後來由八拱橋相連,這座橋已成為東海岸的知名地標。

海岬北側是一片少見的卵石礫灘,這裡也是欣賞八拱橋與三仙台的絕佳處。




  copy一份眼前美景送給你


在海天之間漫步
                                                                                                


一路兜風,欣賞著剛柔並濟的山海景色,1100左右到成功,阿霞憑著模糊的記憶,還是找到「宋媽媽海產店」,店裡頭除了地板外,全是客人的簽名與留言,我對天花板比較感興趣與好奇。

我們很善待自己的點了四道菜


餐畢,邀請了看板人物宋媽媽一起合照。
                                                                                                  

124.5k都歷。看到「都歷派出所」,阿美的第一要事就是看露營區,評估她未來重遊花東的落腳處。(這輩子第一次進入的派出所叫樟原,然後就習以為常進行考察,真有趣。所謂,不同的朋友帶你領略不同的風光,看不同的世界,一點也沒錯。)

緊鄰派出所的是私人露營區,可見露營已經蔚為時尚風潮了。







                                                                                                  
觀光局在77年成立「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於84年改制並更名為「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感謝阿霞的介紹,我們才得知都歷管理處是這般的適合沒有時間壓力的銀髮族。)

當網友瘋中南部的黃花風鈴木、白河林初埤的木棉花道時,都忽略了花東海岸線大葉欖仁的紅葉依然在春天裡燃燒著,樹形美,色彩吸睛




有著綠建築的特色

 外觀類似羅馬競技場的這棟建築物也很特別





長長的階梯可通往後山,地廣遊客稀,只有春風天天穿梭著。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位處美麗的自然景觀、獨特的文化資產和豐富的觀光資源的台東縣成功鎮,背山面海,晴天北望可見成功鎮和三仙台,南眺可及綠島,四周景觀絕佳。

都歷管理處設有遊客服務中心、阿美民俗活動中心,可提供遊客諮詢服務。遊客服務中心設有多媒體簡報室和東海岸環境資源展示館。





一條繪本走道就足以流連片刻;靠窗的原木休憩椅,也是冥想的好地方:天花板的燈飾造型亦可望著它研究半天。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於2014年,被觀光局列為適合銀髮族出遊的熱門風景區之一,以「車程短、走得慢、吃的軟、看的久」等主打訴求,強調養生、樂活、自然、無障礙,規劃「山海淨土遊程」,以背倚中央山脈、面太平洋為號召,鼓勵長者出遊,體驗不一樣的東部山水自然的鬼斧神工。(像這樣,點一壺花果茶,可以消磨一個無事的下午…)
                                                                                               
阿美民俗活動中心占地2公頃,是東海岸唯一保存阿美族屋舍搭茅為頂,立竹為壁的地方。阿美族傳統建築的格局及用途,包括祭場、祭屋、家屋、瞭望台及表演廣場等,皆在此忠實的重現。

 祭典表演場看台兩側,大葉欖仁的落葉已經鋪成嫣紅的織毯在迎賓。
落葉滿階紅不掃
 烏雲兵團已經布局完畢,來勢洶洶的朝我們逼近。

【祭屋】:此祭屋是東管處依據日本人千千岩助太郎隻手繪圖,仿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社區之祭司的住家。當時村中的重大祭典均在此屋舉行。西元1935年台灣總督府指定其為史蹟,但於1958年毀於颱風。
【正門】:傳統住屋的的正門為現在房子的側門 ↑
【側廊】:此空間常用來置放農具或家具 ↓



 【屋簷】:傳統住屋兩側的屋簷較低 ↑ ↓
 從正門往內透視

祭屋的後面還有一棟住屋,有提供遊客使用的洗手間以及傳統手工藝販賣部,目前遊客只有3人,所以她們也樂於跟我們打哈哈以及拍照。(圍脖才100)
本來1400有一場表演,當音樂響起,也是離開時,一來,為我們3人勞師動眾的表演實在沒成就感,二來,打賞費也不知該給多少才叫不失禮,乾脆火速走人。(1350)
旅行,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浮鬧的渡假,不是有餘錢才能換得的享受,所以不管荷包如何,我總會出門吹吹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