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2015/09/13-3 午後漫步青島 德縣路─沂水路─江蘇路 (散遊慢逛-上海/蘇州/泰山/青島7日遊)

午後,在法國梧桐的光影下,跟著感覺走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第七設計院

每棟小樓裡,都有著舊時步履的來去更迭,都可引出「去年今日此門中」的故事。
青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海黨辦事處

好的城市應該適合步行。如果放眼望去,一座座送入雲端的高樓大廈,除了讓自己覺得渺小碌碌無為,除了讓自己焦慮不安,還有其他嗎?

青島有的是滿眼綠色的法國梧桐、乾淨的街道、清新的海風、蔚藍的天空,隨之而來的是愉悅的心情。

【路德公寓舊址】德縣路4號,始建於1905年,德式建築,德占領時期為私人宅第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
是青島德國建築群23座建築之一,屬於磚木結構,花崗岩牆基,瓦坡屋面。從外面看,公寓高二層,一層為木製拱形窗戶,北立面以木製陽台及露木架構裝飾,閣樓上有老虎窗。立面簡潔而富於變化。可惜只能在外面拍拍照,因為現在是青島市車輛購置附加費徵收管理辦公室。




建築建於19121914年,是青島德占時期的最後一批公共建築之一,為兩層樓的磚石木結構,具有德國建築厚重粗獷的特點。
這棟建築的建造試圖標誌著一種穩定的法律秩序的建立,但其完成時間卻已近青島德占時期的尾聲。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後改為膠澳商埠青島地方審判廳,後改稱青島地方法院,現為青島市南區檢察院。

進入膠澳總督府側面花園,花木綠意盎然,秋意尚未上林梢。

【膠澳總督府】沂水路11
又稱青島總督府、提督府,是一座德式近代建築,始建於1903年,由德國建築師根據19世紀歐洲公共建築的藝術形式設計,具有中軸對稱的平面和略為突出的四角與中間的特點。1906年交付使用,正式成為德國膠州灣租借地的總督府,供膠澳總督辦公之用。
花崗岩外牆和紅色瓦頂,30多級台階通向拱門。
1914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取代德國侵占青島,這棟大樓易主成了日本守備軍司令部。之後北洋政府收回青島,這裡成了歷屆政府的辦公大樓。晴空暖陽中,暖黃石頭牆和紅屋頂在藍天的襯托下,泛出大器建物的光輝。

沂水路東起江蘇路,西至德縣路,全長449m,在陽光輕灑的周日午後,漫步在這條承載著百年歷史的馬路上,竟然沒幾個路人,如果沒了中文,更像走在異國小鎮。



【德國第二海軍營部大樓舊址】沂水路9

花牆之內,法國梧桐樹蔭下這棟變化豐富的建築就是德國第二海軍營部大樓舊址,這別墅型的洋樓始建於1899年,是沂水路上最早的建築。最初是德國高級官員的官邸,1912年改為德國海軍營部。是一棟架構優美的建築,那山花牆、塔樓、木廊、門廳等各部的元素,在前呼後應,左右聯繫中又不失整體美。
存在,也就是風景,這風景在時光變化中形成了感知境域,不同的風景成了旅遊業的不同賣點。沂水路雖不是旅遊景點,卻也是一條形成於特殊時期、有著異國情調的街,一些造型獨特的小樓,目前隱藏在法國梧桐茂密的枝葉裡,等到秋葉落盡後現出身形時,一定更有看頭。
好恬靜溫馨的畫面
江蘇路,是青島市最早建成的一批馬路之一,德國占領時期的名稱是俾斯麥街,日本占領時期改名為萬年町,1922年改名江蘇路。今天街道兩側還保留不少當年的德國建築。其中以江蘇路15號位於一個小丘上中世紀城堡風格的江蘇路基督教堂 (青島),最具有代表性。

【二提督樓】江蘇路12
建於1898-1914年,初為青島總督府官員宅第,住的是膠澳總督的助理,老百姓稱之為「二提督樓」,後作為青島保安總隊隊長的私人住宅,解放後曾長期作為青島市人民檢察院辦公樓。現在的掛牌是「青島市交通運輸監察支隊」。占地面積約167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1平方米=0.3025)

這棟紅色的漂亮房子我和例雲聯袂進去拍攝了外觀,雖如入無人之地,卻也不敢囂張造次。
主樓的側面還有一棟規模小巧的房子,後面是一個小花園和小小菜園。
  
煙囪特別多也是它的特色之一吧!
拱門上方這種土填縫似的施工法看似隨興卻也特別。

【青島市江蘇路基督教堂】江蘇路15 (門票10)
又稱「國際禮拜堂」、「總督教堂」或「德國禮拜堂」。當地人稱「鐘表樓子」。它是我在青島諸多德國建築裡最喜歡的一棟。
在江蘇路上只能見到沒有報時鐘表這一面的鐘樓頂部,必須拾級上小山坡方能見其全貌。階梯的右側有一長排的公園椅。
教堂建於1908-10910年,198011月復堂禮拜,於19995月對外開放參觀。由德國設計師洛克格設計,外貌宏偉古樸的中世紀塞堡式風格,井附設鐘樓,大鐘樓頂部為綠色銅片,大堂屋頂為紅色筒瓦,外牆底部由蘑菇石砌成。
鐘樓外部三面牆上鑲有機械報時鐘表,樓內旋有三口鐘,1909年安裝的鐘表,至今運轉正常,報時準確。每到整點,會響起悅耳的鐘聲。
以教堂建築而言,它的風貌是特別的,不對稱也不高聳,粗曠的石材透著建築師的用心和隨意,在小山丘托起的廣場上,尖尖的塔樓直通藍天,從不同角度去看有著不同形體變化和轉折。建築形體高低錯落、層次分明、格調統一、富於變化。我讚賞它在材質上的創意、大膽與隨意的巧妙結合,擺脫歐洲教堂給人莊嚴肅穆繁複之美的刻板印象,色彩明亮溫暖,是一座人見人愛的建築物,會發自內心想去親近它。
鐘樓,應該是青島鐘樓建築裡最漂亮的一棟吧!鐘樓內部有德國原裝的機械鐘表,在細心人士的維護下分秒不差的紀錄著時光的流逝。我想,這麼長久以來,它悠揚的報時鐘聲穿越空間,瀰漫在青島紅瓦綠樹的城區中,早已形成一種制約反應,一種不可或缺的座標,在前海一線風景區裡辨識它的位置所在。

圓窗如瞳孔般的炯炯有神,凝視著前方。(彩繪玻璃的紋飾清晰可見)




禮拜堂內部頂棚爲鋼絲網水泥拱形吊頂,廳內前方正中設祭台,內廊柱爲粗短的紅花崗岩柱身,青花崗岩鬥形柱頭室內裝修簡約,某些樣式可見拜占庭時期的痕跡。
彩繪玻璃


上鐘樓的樓梯堅固而窄 ↓



 鐘與鐘錘
透過玻璃,還是可以清楚的看見運轉中的機械與齒輪。 
 鐘樓的窗戶框住的就是一幅畫
經過聖潔氛圍的洗禮後,下一站是居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