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2017/11/8湖北利川-大水井古建築群 (滇川鄂山光水影15日)

在群山間繞行至1450,柏楊壩鎮大水井景區的停車場終於出現,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圓形的遊客中心,一個不算熱門的景點卻蓋一棟如此闊氣的遊客中心,有推旅遊的企圖心,圓形的概念也許與通俗的水井形狀有關,以藍天為水,裝的滿滿的





喜歡它各個不同角度的流暢空間感,好像充滿了氧分子,於是多拍了幾張。


購票、接洽解說員的等候裡,一牆火紅的地錦(爬牆虎)讓人忘了時光的流逝。




經過一畝在休養生息的荷塘和觀景台,荷田上曲橋彎沿著,當蓮葉荷田田、荷花仙子出現時,必有一番勝景。

這兩個活潑的小朋友為這鄉間頻添幾許野趣

不遠處山腳下的古建築群一場文化尋訪沿青石板路拾級而上,它就是環繞在群山中的大水井古建築群,或許對於現代人而言只是一個硬生生的符號和座標,但是它確實記載着一個家族的興衰,也印證著歷史的變遷。
 

青石板路盡頭,映入眼簾的是翹角凌空的大門,是李氏莊園最莊嚴、最顯尊貴的大門,和高高懸掛於門楣的「青蓮美蔭」四個大字。這是李亮清的父親李紹鴻做官的時候,請了當地一個有文化的人,給他提寫了這塊匾,為何是青蓮?因為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也許是想借歷史名人來顯現出李氏詩書傳家的理想。
一起穿越百年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西式走廊,兩邊是土家吊腳樓的結構,所以就形成了一個中西合璧的建築。剛看到這個建築的時候,心想,民國時期的大山裡,為何會有這樣一棟中西結合獨特的融合卻沒有違和感的建築。原來是李清亮的兒子,從日本留學建築學回來,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便設計了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房子。
至於西式建築上面的白菜圖案,白菜諧音是「百財」,象徵家財萬貫。


大水井建築群向後人講述的是一部「李氏春秋」,展現的是一座「莊園大觀」。
大水井古建築群依照景區簡介為:清乾隆41(1777),距今340年前,李氏高祖李廷龍、李廷鳳從湖南岳陽逃荒到大水井,被一個黃氏老人收留並取得信任,最終繼承了黃氏的家產。(至於另一說法:黃氏老人是當時的土司,他是奪財)就以官方簡介為主。
李家後來開始擴建家園,歷經明末、清中後期、民國三個時期不斷的維修和擴建,形成了李清亮莊園、李氏宗祠、高仰台李蓋五住宅三個部分,站的總面20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2000多平方米。
這廊道氣派宏偉,不乏文化內涵。其裝飾藝術也令人目不暇接,精雕細刻的柱礎,玲瓏剔透的窗欞,造型奇異的廊柱,曲徑通幽的走廊,精緻豪華的陳設,使整個莊園富麗堂皇而不俗氣。
  




這棵見證李家興衰的百年樹齡的桂花樹,樹幹中空了,卻依然飄香。

  


指尖觸摸到的是歷史的留印,心,沉靜了。




大部分的家具已不再,房間有些互通,古樸、原始、幽靜,走進去會讓你感覺時間靜止了,世界穿越了…,但,稍不留神,就傻傻的在迷宮裡走不出去。李亮清莊園可是有174個房間,24個天井呢!



室內處處都能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教育後人「忍」「讓」為先的傳統美德。
  




李亮清的父親李紹鴻,當時在襄陽做官。這是他50大壽時候,鄉親聯合送了這一塊「鄉邦同壽」匾。字跡工整有力,也呈現鄉親對他的愛戴。



歷史,從不負人。哪怕穿越數百年光陰,縱是粉牆早已斑駁,雕花窗框被雨水嘀答出黴花,它亦能,在現世的繁華裡,始終保持那份清雅古韻,獨自煥發著厚重的光芒。



喜歡這張的透視感。↓

跨過一道道門檻,彷彿跨越了幾個世紀。鏽跡的門鎖守護著沉澱的歷史,卻阻擋不住時代的腳步。銅釘穿透的祖訓在迴廊的腳步聲中淺吟低唱。







上去便是小姐樓,專供小姐們玩耍娛樂的地方,在上面可以看到整個建築群的主體。



站在樓臺上,現存李亮清莊園的24個天井、174間房屋雖不能盡收眼底,也夠令人驚嘆了。



  






穿梭歷史時空,感受李氏莊園土家建築往日的繁華後。在銀杏和其他樹種穿插的引領下,往相距180米的「李氏宗祠」而去。



高大的圍牆和四角炮樓都是用巨石壘成,外牆壁上能清楚的看到射擊口。

李氏宗祠看起來像一座威武霸氣的古城堡,三面圍牆一面山崖,屬於典型徽派建築,修建於清道光26年(1846年),是院落式佈局,有前殿、拜殿、祖宗殿三部分,建築樣式是三進四廂,大小房屋60多間。房屋內外,精美的木雕石刻和別致的浮雕圖案隨處可見。像這種規模和威武的宗祠還是少見。這個宗祠是李氏家族的權力中心,也就是族長和豪紳們祭祖、辦案、辦公、開會、娛樂的地方。
不要小看宗祠屋簷上面的青花瓷拼花,原材料來自湖南長沙和江西景德鎮,當時不通公路的鄂西山區靠水運至重慶奉節後肩挑馬馱運到大水井,運來之後,按照構圖所需把它敲碎,一點點的粘上去,粘成各式各樣的圖案。從中可以窺見當時李氏家族的財力非比尋常。


那些斑駁的牆面、參差的窗格,高翹的馬頭牆,在藍天的映襯下更凸顯出歷史的質感。





拜殿是李氏宗族的核心,是每年三月清明會、七月孟蘭會、十月冬至會祭祖時跪拜祖宗的地方。













祖宗殿的櫿聯是:「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意境深遠,處處彰顯儒家和宗族意識和觀念。


宗祠兩邊的牆上分別刻有「忍」「耐」二字,兩旁對聯寫的是:頭上有天心可對,眼前無事業當修」、「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這是在教育子孫後代人在做天在看,不能做虧心事,閒來無事多修行主業。後聯指一定要孝順父母,不能只看重資財。大丈夫不能偏聽婦言,對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溺愛。

𥦬花四角是蝙蝠雕花,喻意「福」來。

在宗祠正面東側有個小門,出門是用高牆圍起來的下山石階,沿著夾牆內的石階下去,這就是傳說中的「大水井」了,有中華民國十九年,李蓋五親筆題字。水井雖小,但耗費的工程量巨大,直到如今也還是周圍群眾的主要水源。
民國15年,打著濟國軍旗號的土匪頭子賀國祥率領1000餘名槍手盯上了李家莊園。李氏家族放棄四周的莊園,全族男女老少七百餘口,全部退入李氏宗祠,與賀國祥相峙。卻不料宗祠蓄水池一夜全部漏掉。在這飛來的橫禍面前,李家勉強維持了兩天便出面於賀國祥交涉。
 此後,李蓋五耗資修建了一道高大城牆,將水井圍入祠堂之內。水井夾牆於1931年竣工,牆梯依山勢逐級升高,牆上布設槍炮孔108個。李蓋五在夾牆的正面題寫了「大水井」三個字。


回望過去,黑瓦白牆裡的世界,承載了太多的感傷。歷史在這個封建小王國裡演繹了一段輝煌,又塗抹了一段悲壯。或許,在土家人的眼中,「大水井」已不僅僅是「大水井」,她是土家人鑲嵌在莽莽群山中的一顆燦爛的土家文化明珠;是土家人貯藏在大腦中的一層記憶和回味--因為那裡有土家人太多的歷史文化承載。
經過荷塘,背後那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年間,由東而西多次興建,集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特點,那一個個窗飾,一處處石刻,都彷彿是凝固的音符,組成一部無聲而恢宏的土家民居建築交響樂,穿越歷史和時空,依然在耳邊迴盪著。







                                                                                                   
晚餐在土家耍樂堂
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地方,亭台樓閣迂迴其間,鬧市中獨取一方清凈。









                                                                                               
導遊說是利川最好的酒店,還OK啦!只是來去匆匆的一宿,只要乾淨舒爽,隔音好能有個好眠,早餐不差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