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2018.05.04-1 巴慕卡麗PAMUKKALE — 孔亞KONYA (土耳其11日)

早上離開巴慕卡麗PAMUKKALE,棉堡的景物如流動的畫面一幕幕在車窗外閃過,美好的記憶,已成過去,只能追憶。















從巴慕卡麗往東行365km才會進入孔亞KONYA

土耳其雖是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但其實97%的面積都屬於亞洲板塊的安那托利亞,80%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此。一路走來,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奇妙的國家,無論是人種、飲食文化,或者種植方式,在亞洲區裡隱約有著歐洲的影子;但,就算是伊斯坦堡,其實也並非那麼的歐洲







在亞洲區的地貌裡,種植方式都深受歐洲的影響。










休息站旁的小麥田,綠油油的,透著銀色的光澤,吸引著幾個發現它的人



1030左右行經阿菲永卡拉希薩爾省伊犁Dinar的休息站,在此可以品嘗罌粟花蜂蜜優格 (10里拉x8=80NT),其實是罌粟花種子,並無特殊味道,老闆的商機源自於人們對於罌粟花的好奇心。
















多樣的地貌讓車遊不乏味,只要不屬於上車睡覺型的人,總能被某一個色塊或建物或植物牽引著。

較大面積的「種電」。





 


1335午餐在阿菲永卡拉希薩爾省的一家餐廳享用土耳其式料理。土耳其號稱世界三大美食天堂,飲食基礎承襲自鄂爾曼帝國,融合了中東、中亞、地中海以及巴爾幹地區精華,而自成一種獨特的飲食系統。在飯店的幾天buffet裡,除了醬料,其實不太能感受「吃」的與眾不同。

透過窗口,可見到師傅正在製作各種烤餅。

土耳其之旅最常見的餐桌上飲品是常溫的「礦泉水」。
前菜裡的「生菜沙拉」,土耳其人稱為「薩拉特」、「牧羊人沙拉」,內容物不離小黃瓜、番茄、洋蔥、生菜等,淋上檸檬汁、橄欖油和鹽,清淡爽口,但不合國人口味,多半被團友稱為在「吃草」,所以會淋上自備的醬料。
一般的用餐模式和歐美西餐差別不大,也是前菜、湯、主食的陸續上菜,只是菜色是土耳其風味。
在土耳其,無論哪家店的湯品都能挑動你的味蕾,豎起大拇指,尤其是「扁豆湯」

土耳其的「烤餅」統稱「派德Pide」,再依照不同的做法和口感各有其名稱。今天午餐出現3種不同口味的派德Pide,讓人印象深刻,口齒留香的就是它。





餐後繼續拉車趕路,透過車窗留下一些象徵性的景物,證實我們並非走在荒漠裡。














下午4點左右結束車遊,進入孔亞KONYA的梅夫拉納博物館區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