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2019.10.20-1武夷山天遊峰 (閩金大膽島13日)

從園區入口到武夷山天遊峰登入口約莫是56分鐘的車程。
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雙重頭銜,是巧而精的天然山水林園。

御茶園位於九曲溪的四曲溪畔,是元、明兩代官府督製貢茶的地方。
天遊峰海拔410m,相對高度215m,位於景區中心,壁立萬仞,高聳於群峰之上,周圍群峰拱衛,峰下九曲縈迴,是縱覽武夷群峰,俯瞰一彎碧水的理想勝地。
當地導遊更引以為傲的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天遊一小丘。上山848階,下山2000多階,對膝蓋是個考驗,但,到武夷山,若不登天遊,等於白遊。當走完前山,抵達天遊閣,確實應證了徐霞客曾誇過的話:「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昨天下午在九曲溪賞碧水丹山,今天站在橋上俯瞰九曲溪,有另一番情趣。







武夷山除了風景秀麗之外,還為集理學之大成的朱熹提供了絕好的研討環境。他所創立的「武夷精舍(紫陽書院)」就在他所寫《九曲棹歌》中的第五曲溪水東面,隱屏峰南麓下:是他畢生傳道講學、著書立說之所。


驗票口設在此,前面一大路都是免費贈送的小菜。轎子,價錢不斐,走的是後山,可是所有的奇峰美景皆在前山,其實才880階,走走停停應可勝任,海拔低,無高反問題,既然來了,絕對要挑戰,已過80的雯姐10年前坐轎上山,今日在我的鼓勵下決定步行,讚!

雯姐加油!



雲寮書院位於武夷山風景區雲窩接筍峰西北麓、鐵象岩,攀登天遊峰的必經之路上。始建於北宋元符2(1009),初為北宋著名理學家遊酢所建著書、講學之地,清朝游雲章在水雲寮舊址上建雲寮書院,現僅存遺址碑。


武夷山聞名遐邇,人稱「三十六峰真奇絕,一溪九曲碧漣漪;白雲遮眼不知處,人間仙境在武夷」,它兼有黃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華岳之險、西湖之美。於1999.12武夷山正式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武夷的靈性在於水,流水潺潺,如訴如歌,給武夷山注入了生機,增添了動感,孕育了靈氣。


天遊峰位於武夷山風景區九曲溪中的六曲溪北面,地處景區中心位置。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當有雲海的時候,在天遊峰,彷彿置身於仙境,遨遊於天宮,故名「天遊」。

地殼運動使這裡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有的直插雲霄,有的橫亙數里,有的如屏垂掛,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








繼續沿著天遊峰的崖壁稜線往上登山。

眺望視線的盡頭,綿延不斷的人龍一直延續到我們這裡。




人,反倒成為天遊峰一道美麗的風景。















居高臨下就可以看見山下的一彎碧水,飽覽武夷山景色。





  


見到「天」勒石,表示已經攻頂成功,站在制高點上,有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
天遊閣位於天遊峰頂,是1983年在原址重修的一座仿古建築,構體古樸莊嚴、飛簷翹角,題匾為「遨游霄漢」,供奉開山祖師彭祖及其兩個兒子彭武、彭夷的塑像。此處為上天遊與下天遊的分界點。繞到天遊閣後面即可下山。

石壁上,還有多處歷代摩崖石刻。

中正公園是當年蔣介石選中作為自己的後花園,是國民政府出資修建的。

下山的石階多又多,導遊說是2000,還好不陡,只是除了兩側的蔥蔥林木外無他景,直到「雲窩茶室」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這裡可以說是武夷山最美的地方之一。它位於五曲和六曲的北岸接筍峰和仙掌峰之間,依山臨水,奇峰林立。可以點一壺茶,坐看竹筏漂流、茶園相互交映的景色,享受閒趣。生活,有時候可以這麼過。



在此可以看到一塊號稱亞洲最大的一塊單體岩石,高220m,寬680m。在這塊巨大的岩石上,佈滿了一條條的細長的凹槽,下雨天時還能看到一條條細小的瀑布傾瀉而下,這些長達百米的凹槽是經億萬年流水所形成,感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像極了一塊布匹放在石頭上晾曬,因此而得名「曬布岩」。






雲窩景點內墜石疊壓,壘積成洞;背倚眾峰之峰麓也有很多天然石洞。大小洞穴十數個構成景點的一個特色。清曉時,洞內的空氣溢出洞外,與洞外大量冷空氣相遇,凝聚成霧狀,迷漫分散,若雲朵從山窩中奔湧而出,故稱雲窩。窩內岩壁、壘石上鐫滿帶「雲」字的摩崖石刻:雲關、雲窩



叔圭精舍石坊門位於雲窩景點中心,北宋政和5(1115),欽差蘇德輿受命禮聘崇安籍鄉賢江贄(字叔圭)入朝為官。江贄三辭不赴,欽差遂命縣令陳難為他建造精舍於雲窩,匾額為「叔圭精舍」。天遊峰至此告一段落,揮別武夷第一勝景,與武夷山漸行漸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