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2014.10.25-1 長江第一灣 + 千龜山 (川滇20日-46)

提早於7點從麗江出發前往黎明縣,是因為要避開途中的一個趕集,怕堵車。0820左右右側山巒腰間出現了絕美的雲帶,讓我們驚呼連連,沒多久,張師傅突然靠邊停車,大家以為是要讓我們唱山歌,於是有人往車頭方向去,我則跑向江邊,本來只想去拍雲帶,結果發現,是「長江第一灣」,這次是真的耶!只是經驗不足的胖金妹小丹也沒來過,所以我們讚嘆了半天她也沒發現。
長江第一灣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石鼓鎮與香格里拉縣城南部沙松碧村之間,海拔1850m,距麗江市區53km。萬里長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而下,巴塘縣城境內進入雲南,與瀾滄江、怒江一起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穿行。站在江邊是看不到圖片上那種漂亮的彎度,只見山縈水繞,遠山近水,景色如畫。這裡江流開闊平緩,江邊柳林如帶,四周有層巒疊嶂的雲嶺山脈綿延環抱,層層梯田盤繞山坡,與平疇沃野、村落瓦舍相連。
以下資料來源為江邊看板,很學術性的解說。
長江第一灣是指與瀾滄江、怒江自北向南平行的金沙江(長江上游)在麗江市石鼓鎮急轉向北北東所形成的大彎曲河道。彎曲河道處的上、下游河道寬闊、河漫灘、江心洲發育。與怒江、瀾滄江一直向南流不同,長江在石鼓處大轉彎廣受注意,年來爭議不斷,提出「襲奪說、構造說、堰塞說、復合成因說」等。
石鼓長江第一灣的形成與金沙江虎跳峽貫通,構成長江水系發育的關鍵問題。石鼓處兩岸地質構造差異巨大,斷裂發育,麗江一側變質玄武岩、綠片岩、大理岩發育,為陸內板塊碰撞遺跡,是金沙江縫合線組成部分。


長江第一灣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歷史上諸葛亮五月渡瀘,忽必烈革束渡江,都是選擇這個地方為渡口。

 很迷幻的色彩  ↓



                                                                                                  
千龜山棧道海拔2220m2700m
千龜山棧道位於雲南麗江地區黎明縣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中以酷似石龜的丹霞岩最壯觀,命名為「千龜競渡」,為此線步道的終點。
從遊客中心出發,走一段不計里程數的柏油路,途中看到以東巴文書寫的春聯,感覺很新奇。






向來最痛恨走階梯的我,這回真的是栽在自己手裡,景點安排出自我手,最沒資格說不走,只好咬緊牙關往前衝。更扯的是20109月建成的千龜山步行棧道,台灣領隊沒走過情有可原,大陸的導遊也不知道,好像只有本地人的師傅來過,所以我們陪小丹美女去累積經驗。值得讚許的是,全車25+3人都出席且全部攻頂,這票阿姨和爺爺奶奶級的太了不起了。  



為幾個首先抵達第一個木牌坊的勇腳拍照存證。 
過了第一個木牌坊後的景觀漸入佳境,丹霞赤壁陸續出現,也藉著拍照時間歇歇腳。
黎明河谷
突然想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新解釋:有仁慈之心的人,不願破壞大自然景觀,有環保概念不汙染山林,所以徒步;有智慧的人,喜歡接近水,因為使用四輪傳動快速又方便。


黎明河谷
水是自然界中最偉大的塑造者,奔騰的河水塑造了黎明河谷,為人類的棲息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傈僳族和納西族人依水而居,在深山峽谷中利用特有的地形,用最原始最生態的生產方式,在斷續的小平地和緩坡之上開墾出了片片的梯田。


雖然已經看到第二個木牌坊,還是前途茫茫,因為沒人知道往後還有幾個
丹霞赤壁 ↓
這段只佔全程1%的平面步道已經讓我們感激涕零了


丹霞赤壁 




這是三個月前才完成的索道,所以是我查不到的資料。意思說,其實上行是可以搭纜車,不必如此費腳力,下行才改走步道觀景。索道路線圖如下:
色彩好美的丹霞赤壁,畫一幅。↓
 情人柱  ↓
眼前巨大的砂岩柱形似一對深情相擁的的戀人,情人柱由此得名。地殼抬升時,它本是右邊岩壁的一部分,但是由於流水的深度切割侵蝕,以及長期的風化和溶蝕作用將其塑造成了孤立的砂岩柱─丹霞地貌典型的型態之一。





「佛陀峰」 這座巨大直立的山峰,頂部的「風化巨鱗」一層一圈螺旋而下,下半部又是赤紅的裸露山壁,站在對面看它,就似佛陀巨大的頭顱,又似一朵倚峭壁的靈芝,所以也叫「靈芝峰」。 ↓ 

 「佛陀峰」↓















好不容易爬行到一大塊裸露並風化成片片巨鱗狀的山岩上,這就是風化岩層,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千龜山是三江並流區域八大板塊之一的「老君山片區」;千萬年地質作用下形成的赤紅色的丹霞岩分佈在千峰萬壑間,景象蔚為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千龜競渡」這片由一大片「巨鱗」整齊排列的山坡,每片「巨鱗」都像一隻正在爬行的烏龜,而仔細看,你還會發現這成百上千隻石龜組成的山坡,又似一隻更巨大的烏龜在爬行,大龜和小龜爬行的方向,都是太陽升起的正東方。因這個景致的絕妙,這裡才被稱為「千龜山」。
傳說太上老君曾在離這裡不遠的老君山上煉丹,那竄動不滅的火焰一直蔓延至此,於是就有了這一片色賽丹珠的紅色砂岩。它鑲嵌在莽莽森林的萬綠叢中,顯得更加璀璨奪目。
科學證明,丹霞地貌的岩層因含氧化鐵,故呈丹紅色。這種地貌最早發現於廣東仁化縣丹霞山,因岩石「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而得名。它是紅色砂礫岩層在強烈的地質運動中發生斷裂、侵蝕、風化,而形成的紅色陡崖峭壁、孤峰深谷等地貌形態。


現在不能站在龜背上,所以無法拍到更壯觀的「千龜競渡」。
  
站立於海拔2700m的高度,丹霞勝景盡收眼底。深呼吸吧!和這裡所有靈動的生命一起享受大自然所賜予我們的一切。






                                                                                                  
此行第一次想po所有團員的個人照,實在是今天如此艱辛的行程,均能憑藉著意志力陪我走完全程,讓我的回憶裡有你們,感恩之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