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安徽歙縣--陽產村 2017.03.17-2 (黃山9日悠遊)

陽產村,仿若遺世獨立的小山寨,隱匿在深山的世外桃源,它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
0835從石潭村出發,0920車停歙縣深度派出所停車場,換乘小車上陽產村,師傅也一起上山,0945抵達村口。


陽產土樓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深渡鎮千島湖黃金旅遊線上,交通十分便利,距離鎮所在地深渡6公里處。現存372幢,是目前華東地區保存完好的徽派土樓建築群,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陽產村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山寨,一個隱藏在皖南深處的最後一片凈土!房子以土樓為主,土樓群是陽產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是徽派建築的另類,它絕對刷新你對徽派建築的認知。

無馬頭牆或防火牆,沒有裝飾屋頂、簷口見長,這個叫陽產土樓的古建築群,乍看下,有點兒來到歐洲某山村的感覺。

陽產土樓每幢高約10米,土樓地基均用青石砌塝,土樓與土樓之間鋪設有青石板或石板台階,錯落有致。
無論是單體土樓,還是整個村落的土樓群,它都有一種鄉土的美感,呈現出獨特的畫境美、意境美、雄渾美、氣勢美。


陳窠的概念裡,徽派民居總是一黑二白,一本正經高大無上的樣子,今日走過陽產才發現,其實徽居偶爾也會黃一下子的。
陽產土樓與傳統徽派建築在整體造型和內部空間分布上類似,但它的屋檐比較大,功能上是減少雨水對牆體的沖刷。
陽產村位於山地深處,海拔約600米,耕地極其缺乏。交通發達的今天,都還只通行小車,幾百年前交通更是不便,又無水路。如果造磚木結構的房子,所有的材料必須由山下依靠牲口馱運,想必造價極高,所以土樓的形成應該是當地歷史上的地理環境和經濟因素所致。


視線所及,全村幾乎都是土樓,為粘性紅壤土壘築而成,基本上不粉刷。偶爾有幾間石灰粉刷者屬於條件略好的人家。其實隨著外面的世界崇尚自然、返樸歸真,不施粉黛反受青睞。





陽產土樓看來並沒有做整體規劃,但漫山遍野的規模不小,有明代的,也有清朝的;有方形屋頂的,也有三角形;有方形土樓,也有八角形;形形色色,風格各異。




這算是土樓群裡的豪宅



看過報導,2015年因為皖南連日的暴雨,44日晚上8點多,陽產土樓建築群最大的單體土樓轟然倒塌。這棟土樓建於70年代初,原為陽產的集體財產大會堂,分田到戶時賣給了私人,一直作為倉庫茶廠閒置。

在如此獨特靜美的土樓群裡,當然要留下同遊的印記,除了洗滌池那張,已經打烊的國小教室前是第二張。



第三張則是請團友們下去石板路重走一回,我在操場上拍攝。↓



之後就地解散,繼續三五人各自為一組的穿梭在石板路上。除了一組扛大砲的好攝之徒外,我們算是最大的噪音製造者了。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外面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與這山窩窩裡的村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村子裡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漸漸的,陽產村只剩些孤獨的留守老人,與高高聳立在山坡上的青瓦黃土建築相互守候著,走過後有感於它的美裡頭其實蘊含著荒涼、孤寂、凋敝... ...





安徽夯土建築其實非常普遍,上世紀80年代許多地方普遍存在,陽產村的特色是將一般較矮的單層夯土民居建成了較高的多層建築,形成獨特的土樓景觀。夯土建築的使用壽命較磚木結構短。陽產土樓是時間性景觀,再美的古村也逃不出即將消失的命運!

  
村裡有個高高的小小觀景台,與村口對望,是瞭望全村的絕佳處,在此可全景掃描。

陽產最美的時節應該是在清明前後,村子四周被油菜花圍繞,村內桃花梨花爭相輝映。若再加上陽光的加持,會更有韻味。







家戶戶都有超級大的橄模(台語)




外牆掛置物品的竿子,在土樓是這麼施工的。





村口新修的沖水式旅遊公廁,網路能改變你我的生活,亦能改變大山深處的小山村,每一位知道此處而決定來到此處的遊客,並不是通過政府的宣傳和旅委的介紹,而只是靠那一根細細的網線。
廚房壁上還是有貼磁磚,大灶上的大鍋冒著煙,老闆娘把燒好的菜放在上頭保溫。
在兩個大豬頭下吃飯,真不知誰是豬頭?
閒閒的無聊人,爭相示範鄉下男人吃飯的姿態。


客廳裡的那桌也不甘示弱,蹲在門檻。


1210離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質樸壯觀的土樓群,搭接駁車返回深渡停車處。
下一個景點:
新安江山水畫廊&績溪家朋梅圲嶺油菜花田&上河遠洲大酒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