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2017.11. 11湖北恩施 – 巴東縴夫文化旅遊區 (滇川鄂山光水影15日)

11/11上午11點在雨中抵達湖北恩施巴東縴夫文化旅遊區。
神農溪發源於神農架主峰,流經湖北巴東縣境內,於巫峽口東匯入長江,原名沿渡河。相傳人類還處於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神農氏走遍神農架之後,欲取道長江,從上游突然漂來一架木排,炎帝大喜過望,迅即一躍,跳上木排,順利漂流此溪,抵達長江。後來,人們就把神農氏藉以漂流下山的這條溪叫作「神農溪」。
神農溪於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是當時恩施州唯一的旅遊景區。90年代起聞名中外,凡到長江三峽旅遊者,多半會到神農溪漂流。然而,隨著三峽大壩的興建蓄水,神農溪下遊河段的激流、險灘以及部分棧道、懸棺等景點均受到淹沒,也影響了「豌豆角」小木船拉縴漂流,導致景區品質受到影響,旅遊幾度降溫。景區分為四個峽段,分別是:神農峽、鸚鵡峽、隆昌峽和一條支流綿竹峽,各具特色。
2014年才打造的巴東縴夫文化旅遊景區,沿「雙神線」延伸,根據地形地理的特殊性,命名為神農溪縴夫文化走廊,包括縴夫文化景觀帶、入口綜合服務區、縴夫文化體驗區、峽谷健身度假區、民俗演藝觀光區。這個新闢的觀光旅遊景點,有些設施還在努力強化中。
2017.04.18以情「縴」三峽,景「秘」巴東為主題的第五屆長江三峽(巴東)縴夫文化旅遊節在神農溪隆重舉行,也是巴東旅遊乃至全州旅遊開篇的基石。
這兩艘有雨遮的豌豆角是為我們準備的。在神農溪漂流所乘的船,形如半個剖開的豆莢,當地人稱為「豌豆角」,小巧輕便,用堅硬耐磨的花櫟木製成,浮力大而吃水淺,可在水不及膝的淺灘處行駛。豌豆角全仰賴人工操縱,每條船需五,六名船工。
神農溪以它特色的「豌豆角」扁舟漂流,被譽為「神州第一漂。
我原本的構思是從巴東縣城(東聖酒店)的巴東港城觀光遊船進入神農溪,遊覽隆昌峽(懸棺、象鼻山、龍船和移民新村)—鸚鵡峽(高視岩、燕子縴大溶洞)體驗不同峽江的特色美,最後在葉子壩乘豌豆角扁舟感受古老的縴夫拉縴,觀賞土家歌舞表演。後來因為季節關係不開船表演也停,所以直接情商體驗豌豆角漂流。






山腰間流瀉下來的百米長瀑布,彷如牛奶般汨汨而下。












1140等另一個小團隊到齊後,分坐兩船,船上兩名撐篙搖櫓的船工,岸上三名縴夫,需要縴夫時表示逆流而上。雖然斜風細雨,還好不是淒風苦雨。跨上這種古味加土味的小船,在碧水清波上悠然漂流,還是會感到一種原始的野趣。如歐陽修的一首詞所描繪的,「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趣沙禽掠岸飛」。



人類的勞動是一切活動和形式的源泉。神農溪的裸縴文化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的,本質是為了勞動本身的需要。勞動是美麗的,裸縴這種載體也是美麗的,它的存在具有現實意義和和審美價值。

裸體縴夫起源於什麼朝代已無考證,他們除了冬天會穿上衣外,其他時間幾乎全是裸體,因為整天泡在江水中,穿著自家織的土布在水裡濕透後會妨礙操作,被水浸濕後亦會很快擦傷皮膚,容易感染發炎,加上縴夫多是家境貧寒之士,如穿著衣服,汗浸鹽汲加上縴索的磨損,衣服就穿不了幾天,所以縴夫們不得不裸體。

據載,神農溪當地至2010年還有裸體縴夫,雖然裸體不雅,但縴夫的心靈卻很美,不管是大姑娘、小媳婦,趕船都是縴夫裸體背著接上船,送上岸,而毫無邪念,臉不變色心不跳,充分顯示了他們的純潔和偉大。

縴夫是神農溪的另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粗獷、原始、野趣、純樸、憨厚。多少年來,神農溪岸邊村落裡的農副土特產品、生活日用品、工業品,全靠縴夫用豌豆角扁舟運進運出。由於神農溪的水不太深,都只有一尺左右,故扁舟行其上,有時船底與沙石相擦而發出「嘭嘭嘭」的響聲,恰似「陸地行舟」。
像夾牆一樣的三峽,對縴夫來說是一條窄窄的人生通道,他們駕著生命之舟,喊著低沉的號子,年復一年的穿行在這條窄窄的通道裡,直到人生終點。
窄窄的人生通道,處處是險灘暗礁。三峽船夫,於驚濤駭浪中,篙點紅日,櫓搖明月,出峽進峽只憑一聲號子。

「三尺白布,嗨喲!四兩麻呀,呵嗨!腳蹬石頭,呵嗨,手刨沙呀,嗨著,光著身子,嗨喲,往上爬喲,嗨著著……」湖北省巴東縣神農溪雄奇險秀的峽谷裡,聲聲高亢激昂的縴夫號子回盪在山崖。那是三峽水壩未建之前在神農溪乘豌豆角時聽過的號子,終於找出來了。

順流而下了,岸上縴夫收起了縴繩。在地處三峽腹地的巴東,縴夫的別稱叫船工,船工又叫船腳。在小河小溪裡,又俗稱為駕長或老大、橈夫子。縴夫,最看重他們的纜繩。這些纜繩被縴夫們叫做「纖纜」,要取山間最好的竹子,請手藝最好的篾匠,精細地劃出竹青,然後將柔韌纖薄的竹青編成粗細不一的纖纜。做好了的纖纜要放在燒得滾開的硫黃水鍋中煮。煮過的纖纜不僅堅韌不會被蟲蛀,而且入水光滑出水不沾水。




在湖北巴東縣神農溪,裸體縴夫是三峽古老拉縴文化的活化石。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生產生活所需物資都可通過公路運到山中,在神農溪活躍了千百年的縴夫們才逐漸淡出。


石板坪夫妻樹有一個淒美的傳說:相傳五百多年前,以河為界,分住著兩個不同的民族,兩族之問靠這座鐵索橋來往甚密。但兩個族的族規規定:兩族之間的青年男女,不能相愛,不能成親,若有違者,將用水刑處死。這一族規延續了多年,無人敢違反。有一天,兩個族的一對青年男女在趕集的時候相識了,並私定終身。
最後被族長發現了,於是按族規處罰,將他們用繩子捆在一起,扔到了河中,被活活的淹死了。

沒過幾天,族民們發現從青年男女被扔的地方長出了兩棵樹,人們便說:她們生不能做夫妻,死了也要變成公母做夫妻,夫妻樹也因此而得名,夫妻樹母樹結子,而公樹不結子,現在的夫妻樹高20多米,粗約2.5米,枝繁葉茂,一片翠綠。






人與舟漂行其中,簡直被綠色包圍,不由得心淨如洗,加上溪上就緊緊我們這一葉扁舟,格外幽靜,除了導覽員的解說聲和土家歌聲外。



涼亭快滅頂了,解說員說,枯水期就能露出水面。



駕長     ↓





「裸體縴夫」已成絕響。隨著後來神農溪旅遊知名度的增加,遊客數量逐漸增多,很多年輕女性,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不太能接受。裸體縴夫也成為了遊客們的一個投訴重點。後來,在當地旅遊部門的干預之下,縴夫們開始穿起衣服。為了保證縴夫們能方便工作,當地還統一給縴夫們定制特殊材料的短褲。


從神農瀑布到罐子口約4.8公里河道,風雨中體驗神農溪縴夫拉縴和豌豆角木船漂流,即將在碼頭畫下句點。青山依舊,綠水長流,曾經的神農溪兩岸卻已然換了新顏。這就是人為的歷史演變。






 

這些靜靜停泊在碼頭的豌豆角,散發出古樸的秀氣美,在空靈的山水間,形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畫作。

泊...流光未曾相約
南景觀大門
峽江縴夫生命的吶喊與放歌,是無法用文字和旋律來表達的原野性呼喊。代代傳唱的峽江縴夫號子,就像一扇歷史的窗戶,透過它,可以看到人們古往今來的生活。峽江號子,這一種歷經千百年,在長江的波浪中演繹、沉澱而成的縴夫文化,至今仍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裸體縴夫」不等於「縴夫文化」。因為裸體縴夫是舊社會給勞動人民帶來的傷痛,是廣大縴夫人的苦難史,是勞動人民受苦受難的歷史事實和印記。



  


在景區內的驛站午餐,1400左右離開,往神農溪的發源地神農架繼續走行程。因為雨霧籠罩,沿途能見度差,師傅讚嘆的美景始終被隱匿著,只知道經過白家山、張家灣、鄭家、石門埡等等數不清的隧道。



將近3小時的車程,終於在1650分左右抵達神農架景區內的木魚鎮。夜宿兩晚的神農山莊春暉樓還挺高的,面對著紅葉翩翩的彩林,雲霧飄渺,從客房裡就可坐擁秋意。











晚餐在軍翔美食廣場,今天是慶玲姊的生日,特別訂了一個蛋糕幫她慶生,餐廳準備的麵線也爽口,還有一罈女兒紅,在熱鬧歡愉中度過美好時光。





摘錄一段莫言的話:
朋友!能走過三個月的已不容易,能堅持六個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稱奇蹟,能熬過兩年的才叫知己,超過三年的值得記憶,五年後還在的,應該請進生命裡…。

在這個善變的時代裡,感恩此行與我不離不棄的這群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